ESG主题指数继续扩围 彭博详解创设逻辑

21金融街胡天姣 2022-11-11 14:0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胡天姣 深圳报道 可持续债券规模增长迅速,相关产品创设正在迅速出现。其中,ESG在投资市场接受度不断提升,指数产品也陆续与之嵌连。

近日,彭博推出绿色、社会、可持续发展债券指数系列,结合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原则和指引的数据字段。可被纳入指数的合格证券涵盖企业债、主权债、超国家和机构债、市政债和结构化产品。

目前,境外ESG指数市场主要包括MSCI ESG指数系列、标普ESG指数系列、道琼永续指数系列和富时永续指数系列。境内针对A股的ESG指数编制商则主要为深交所、中证、Wind、华证、新华财经等。

不同指数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样本空间、选样方式、指数计算方法等。指数编制过程中所使用的ESG评级、分项得分等数据,大多由发布机构自主评定,其量化模型及最终结果并不对外公布。

“ 投资者关注焦点正由ESG拓展至气候转型与碳排放等更为量化且较易达成全球共识的领域。”彭博亚太区指数业务负责人庄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ESG指数不仅促进可持续领域内的投资,还将在防止“漂绿”等监管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

彭博亚太区指数业务负责人庄戟

前沿指数的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全球宏观环境下,指数投资的角色是什么,投资者偏好发生了哪些趋势性变化?

庄戟:在目前市场投资担忧情绪上升的生态中,指数投资因具有透明客观、依循规则等特点得以疏解投资者的情绪化部分,使投资者更理性地关注长期投资回报,而非市场短期起伏导致的投资盈亏。

同时,面临监管趋严、整体成本收缩等市场环境挑战,跨资产投资愈发受到重视,指数投资能够帮助投资者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相应的市场敞口,便捷资产配置,同时个性化投资组合。

投资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在股票领域,投资者在过去两年间对元宇宙、区块链、数字支付等科创类指数的需求非常强劲。虽此类指数目前表现欠佳,但长期看,它们可能会引领全球经济颠覆式与结构性变革。

此外,受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攀升、供应链紧张与高通胀等宏观因素驱动,投资者对大宗商品和硬资产的重视度与日俱增,偏好通过指数投资此类资产,有效对抗通胀。

能源转型与绿色投资等领域同样受到高度关注。彭博推出了一系列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在内的主题类股票指数。

21世纪经济报道: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债券、股市指数投资需求与关注度有无发生新变化?

庄戟:受多重宏观因素影响,全球债券市场今年遭受重创,大幅下跌,彭博全球债券综合指数年至今回报约为-21%,是该指数自1990年以来的最差表现。

在艰难的债市投资环境下,中国综合指数在全球各市场关键指数中一枝独秀。截至今年10月底,以本币计价的年至今回报率约为4%,为彭博全球综合指数覆盖的27个全球主要币种中唯一录得正回报的指数。

长期看,中国经济规模与发展潜力,独立稳健的货币政策,均会促使境外投资者持续增加其人民币资产的配置。

海外投资者也在加大对中国信用债市场的关注。彭博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指数市值自2020年推出以来持续增长,至今成分券未发生违约事件。我们也从多家境内债券做市商获悉,近几个月内,越来越多的债券通客户对LCC成分券进行询价。此外,摩根资产管理于今年3月上市了全球首只追踪包含彭博LCC系列指数的ETF。

未来在中国市场,彭博计划推出绿色债券指数及各类主题类指数。

如何推进可持续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在指数构思、开发、落地等过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未来将重点开发何类中国资产指数产品?

庄戟:数据是编制指数的基础,数据的质量、广度与宽度、颗粒度等均在指数产品编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经验同样很重要,指数开发商需要足够了解市场,掌握稳健的方法论,从而构建一个优质的指数平台。

数据治理是指数开发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彭博遵循“与客户共同发展指数”理念。在指数开发中,彭博会与投资者深入讨论协商。如此前在亚洲推出元宇宙主题类指数中,在不影响整套指数流动性与可交易性之下,该指数纳入更多“纯粹玩家”(pure player),并赋予其更多的权重,而不单是依照公司市值计算,只纳入综合性的大型互联网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ESG指数解决方案具体如何推进可持续投资?

庄戟:ESG逐步由“锦上添花”发展为“必不可少”,对相关业绩指数基准的需求由此也与日俱增。ESG指数不仅促进可持续领域内的投资,还将在防止“漂绿”等监管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

如今,投资者的关注焦点逐渐由传统意义的ESG拓展至气候转型与碳排放等更为量化且较易达成全球共识的领域。为此,彭博在固收与权益领域也推出了巴黎气候协定指数、气候指数等,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可选方案。

但从指数提供商角度出发,ESG尚无一套统一的全球标准与定义,我们侧重于提供“多种指数选择”,以契合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国内投资者情绪能否足够支撑更多ESG指数的发展?

庄戟:回溯过去三年的历史表现,中国综合ESG加权指数表现出低于母指数中国综合指数的波动率与较高的风险调整回报。

机构投资者对ESG投资热情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双碳目标与低碳转型战略出台后,绿色金融、可持续投资被广泛讨论且成为市场焦点。

但从实践角度来看,国内相对于欧洲仍有明显提升空间,后者的ESG投资的快速发展与监管层面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可以预见,中国相应监管政策的落地与实施,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内ESG投资的发展。

我们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人将ESG作为投资组合绩效的关键因子。根据彭博的观察,投资者希望能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ESG评分如何被制定,考量特定且不同的ESG因子,发掘更多投资价值。

与此同时,投资者也积极了解ESG投资的具体效应:ESG产品熨平投资组合波动性,增强投资组合回报表现,产生更多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等。

因此,我们将继续发展多元化的ESG指数,扩充可持续投资指数解决方案,尽我们所能提供投资人需求的透明度和清晰度,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ESG投资需求。

(作者:胡天姣 编辑:辛继召)

胡天姣

记者

探索全球资本市场,债市,汇市;也关注银行、老派与新兴金融、绿色金融,还着手人文金融。欢迎交流探讨!联系方式:邮箱 hutj@21jingji.com (无事不要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