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对话丨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李烨:创新技术助力建筑业实现减排

21低碳李德尚玉 2022-11-11 10: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始在各行各业生根发芽。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霍尼韦尔以“即刻启程,助您加快可持续发展转型”为主题,展出智能建筑等五大应用领域的高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

尤其是今年10月,霍尼韦尔发布首个季度性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成为跟踪全球各地企业在减少碳足迹方面的情绪、举措和意向的风向标。

“中国的建筑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本届进博会期间,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李烨接受21世纪经济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低碳和成本支出之间是一个螺旋式递进的关系。要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需要实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减少二次开发带来的成本,这就是一个不断优化成本的过程。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据介绍,“监算控一体”技术是霍尼韦尔赋能智能建筑的创新所在。在本届进博会“能碳双控,数智先行”展区,霍尼韦尔智慧能碳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对建筑实行感知、连接、协同、控制的全方位闭环管理,进行建筑能耗的量化追溯及分析优化,结合智能算法,通过云边协同的控制策略,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持续的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

《21世纪》: 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在本届进博会上有哪些亮点产品展出?

 李烨:霍尼韦尔是第一批承诺参加首届进博会的全球企业,今年是霍尼韦尔连续第五年亮相进博会。 今年,霍尼韦尔展区针对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从能源转型、航空交通、智慧建筑、智慧供应链、医疗健康等五大应用领域,为观众呈现超过60项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两项在中国首发的新产品和技术。

在本届进博会上,霍尼韦尔智慧能碳管理解决方案集成了公司旗下最前沿的软、硬件产品,通过对建筑实行感知、连接、协同、控制的全方位闭环管理,精细化排摸楼宇内用电设备的运行规律,进行建筑能耗的量化追溯及分析优化;结合智能算法,通过云边协同的控制策略,达到科学调整用电负荷的效果,进而打造具备“柔性”能力的低碳节能建筑,助力客户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持续的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

 《21世纪》:楼宇运营在减碳方面有哪些要点?

李烨:霍尼韦尔致力于使楼宇运营保持一个健康、安全、舒适且节能的状况,霍尼韦尔的能碳双控智能管理平台通过连接一系列霍尼韦尔最新的传感器、网关和末端执行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能让楼宇实现全自动的能耗管理。

霍尼韦尔拥有工位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水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烟雾探测器、视频监控设备、智能门禁设备等多种高效的传感技术,这些技术相当于人的“五官”,能够有效收集建筑内部的能耗信息。

 《21世纪》:霍尼韦尔有哪些创新技术可以助力建筑业实现减排?

李烨: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需要通过“中枢神经”——互联网网关传输。霍尼韦尔拥有几十种物联网网关技术,能够把逾百种不同设备,不同通讯协议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转化和统一。

这些数据将统一传输到“大脑”——云端平台,通过算法进行处理和分析。凭借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在全球超1000万幢楼的运营检验,我们的智能算法拥有更长的历史积累,并且不断在迭代升级。

根据算法得出的结果,“手脚”——现场执行器会做出快速的反应,快速准确地控制建筑的温度、适度、空气洁净度,帮助客户找到舒适、安全、智能跟能耗最佳的平衡点,真正实现“监”、“算”、“控”一体化。

凭借在建筑节能闭环方面的多年沉淀,以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算法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能够为建筑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有效贡献。

《21世纪》:如何理解“智慧建筑”这一概念?我国建筑楼宇智能化现状如何?

李烨:智慧建筑涵盖的领域非常宽,很难去做精准的定义,行业也在不断思考和构想智能家居和智能建筑的理想形态和场景。智能家居和智慧楼宇在很多情况下具备相通性,在微观家庭场景下,智慧家居的理想形态是更少手动操作和不断增强的传感、计算、执行能力,比如窗帘、灯光、空调、音箱不断匹配使用者在不同场合和时间下的状态,从而实现自动调整,无需过多人工干预。 而智慧楼宇如今也不断在向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关于中国的楼宇智能化现状,从楼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来看,中国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但中国在数字化赋能智慧建筑这方面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霍尼韦尔作为智能化系统的专家,非常重视在中国的本土研发能力,以便更快地响应客户诉求,贴近市场。我们也将继续致力于从软件、数据和服务三个方面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建筑领域的应用,打造更加易于使用的标准化通用解决方案,帮助建筑物业主打造更加健康、安全的楼宇环境,同时兼顾运营效率,保障楼宇建筑的可持续性,助力中国楼宇智能化发展。

《21世纪》:采用更多低碳技术是否意味着要牺牲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李烨:霍尼韦尔认为,经济效益和绿色低碳转型并行不悖。例如,自2004年起,霍尼韦尔业务运营和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强度已减少90%以上,能源效率提升了70%以上。此外,霍尼韦尔自2010年以来先后落实了6100多个可持续发展项目,平均每年节省1.05亿美元的成本。

霍尼韦尔越来越多地将企业运营用作技术创新试验场。在减少运营和设施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霍尼韦尔尽可能使用自身产品和技术,通过在企业自身的应用来实现技术测试和改进。同时,霍尼韦尔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多样化的可持续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形成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以霍尼韦尔亚太总部大楼为例,霍尼韦尔楼宇集成平台涵盖楼宇管理、生命安全、安防、自动识别、业务和通信系统,帮助楼宇提升互联互通的能力。该平台同时监控分析各子系统的能源消耗等数据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大楼的能耗优化。在原有绿色节能的基础上,新大楼用电量比使用之初减少了约10%。

《21世纪》:霍尼韦尔如何平衡绿色低碳和成本支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李烨:绿色低碳和成本支出之间是一个螺旋式递进的关系。要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需要实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减少二次开发带来的成本,这就是一个不断优化成本的过程。另外,如我先前所说,我们也不断致力于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构建行业生态,寻找从性能和成本上最佳的解决方案组合。比如说,我们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也是为了提升集团解决方案在成本上的竞争力,让更多楼宇节能、安全、舒适、健康。

不仅如此,霍尼韦尔的很多解决方案也能对设备进行一些预测性的维护,提高设备使用年限,从而降低成本。比如说在空调或汽车上, 霍尼韦尔的传感器能够感知各个部件的噪音振动,从而了解运转情况,帮助维保人员及时精准地对设备部件进行维护,从而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整体排查所带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还能节省因部件老化产生的额外能源消耗。

(实习生叶雨秋、董世捷亦有贡献)

(作者:李德尚玉 编辑:陈洁)

李德尚玉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