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粤评|粤开证券罗志恒:发挥超大内需市场优势,四招推动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换挡提速”

湾区金融南方财经全媒体郭晓洁 2022-11-11 10:5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广州报道

日前,广东公布经济数据,汽车制造业尤为亮眼。三季度,广东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5%,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倍。

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如何?广东新能源汽车又在全国汽车产业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为此,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博士。

罗志恒博士表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既符合当前“双碳”目标的要求,更是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然举措。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早期依靠政策“单轮驱动”,全面转向“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一举从汽车第一大省成长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大省。

“进入四季度,广东经济供给端运行较好,但需求端则面临较大压力。接下来,广东应发挥超大内需市场优势,从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引进、金融平台支撑、优化产业布局等四方面发力,推动广东换挡提速。”罗志恒博士说。

(罗志恒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受访者供图)

汽车等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南方财经:如何看全国和广东三季度的经济数据?

罗志恒:今年,全国三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源于基数效应扰动、生产约束缓解、政策发力生效等原因。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二季度展现强劲韧性,三季度主要指标恢复回稳,但下行压力仍大。

广东经济今年以来也呈现“W”形走势,当前处于弱复苏阶段。主要分项指标“三高两低”,工业生产、出口、消费形成支撑,地产销售拖累固投低位运行。9月,广东工业生产和出口强力反弹,双双同比增长5.5%;社零同比增长3.6%,虽是6月以来的低位,但较3-5月的负增长有明显改善;固投和地产销售额同比下降0.9%、6.9%,呈现出低位企稳态势。

南方财经:广东三季度经济运行有哪些特征值得关注?

罗志恒:9月份广东经济回暖向好,主要体现为重点行业和城市支撑工业生产复苏、出口逆势走强、疫情有效防控推动服务业复苏、固定资产投资分化等四大特征。

从生产环节看,重点行业发挥支撑作用明显,汽车、电子、机械等支柱产业表现较好。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拉动国内汽车零售反弹。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5%,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倍;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5%,充电桩产量增长100.6%;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3%,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0.1%。

从出口看,优势产品支撑了广东出口的“V”型走势。下半年以来,海外需求疲软叠加国内疫情、高温限电,我国整体出口表现较弱。但在一批优势产品的支撑下,广东出口逆势走强。一方面,欧美“黑五”和圣诞节购物季将至,零售商加紧备货,手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一方面,在欧洲能源危机等背景下,广东的电暖器、电热毯等取暖商品备受消费者欢迎。

从接触性服务业看,疫情形势虽有所反弹,但防控措施更有效、更精准。从投资看,广东制造业投资领跑,同比增长18.4%,高出全国平均8.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5.0%,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7.3%,分别比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速高出16.6%、9.2%。

加速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制高点

南方财经: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迅速,如何看新能源汽车赛道近年来的发展?

罗志恒:在“双碳”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应对能源变革、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需加速抢占制高点,掌握绿色发展的主导权。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均发布实现碳中和时间表,交通领域是碳排放第二大部门,各主要经济体纷纷设定电动化目标,通过汽车产业“油改电”,减少交通领域碳排放。自上而下,从宏观政策到微观主体,都形成了电动化转型的共同预期,并加速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过去,在燃油车产业链中,德、美、日系车企在底盘、发动机、变速箱“三大件”上构筑了极高的技术壁垒和品牌优势,导致过去10年世界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固化。但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信息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促使汽车从一个以“硬件为主”的单纯交通工具向“软硬兼备”的绿色移动智能终端转变,汽车产业链价值重心向前端电池技术研发和后端软件应用转移,而我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南方财经: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应从哪些方向发力,以保持产业优势地位?

罗志恒:我建议从四个方向着力。一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力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瞄准三元材料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技术革新,抢占电池领域技术制高点;瞄准芯片、底层操作系统、大数据和算法平台,突破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壁垒;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二是创新市场化人才引育机制,以人才高地保障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环节的突破,极为倚重高层次领军人才,建议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经验做法,每年安排财政资金,支持猎头机构就汽车产业高端人才进行全球范围精准寻访“挖人”;创新推进“双聘”人员制度,鼓励和允许外地优秀企业家以两个不同身份在企业和省内高校院所工作,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兼职创新。同时,加强产业链高层次人才个税、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提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三是发挥重大金融平台作用,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本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爬坡越坎的关口,亟需加大金融扶持。一方面要用好广州期货交易所覆盖锂、硅等电池原材料品种及《南沙方案》明确“设立期货交割仓”的机遇,完善期货、现货联动交易体系,提升广州在锂、硅等电池原材料的定价和议价能力;一方面要用好深圳、广州等市绿色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优势,帮助链主企业降低有息负债需求,支持上游零部件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中小零部件企业盘活优质专利资源。

四是统筹优化好汽车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园区要素资源保障。省政府需统筹用好财税、人才、土地、能耗、环保指标倾斜等政策,各地市应按照“一基地一方案”推动差异化发展,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性的自主品牌集聚区。同时,加强广佛汽车产业分工协作,深化广深惠产业链协同发展,发展好广清、广梅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总策划:邓红辉

策划统筹:杜弘禹  丁青云

内容统筹:李振  梁小婵

新媒体统筹:谭婷

出镜记者:郭晓洁

拍摄:朱景辉、梁远浩、肖航

直播、后期:罗晶晶、王学权、杨慧嫦、吴凡、曾婷芳、柳润瑛(实习生)

设计:林军明、白宇航

审校:强燕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财金融终端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郭晓洁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