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
11月1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主办,浦银理财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主题是“大资管进化再启航”。
论坛上,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王洪栋以“于变化中寻不变,在变化的市场中寻求可持续收益”为题,分享了他对于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特点的思考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王洪栋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利率中枢持续下行,纯债产品收益率一降再降,越来越难以满足投资者对“收益性”的诉求;另一方面,股票资产长期回报比较可观,但是波动较大,很难契合大多数投资者对“安全性”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王洪栋总结了当前居民大类资产配置存在的四个现象:一是今年以来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降低;二是年轻客群的资产配置常常摇摆于两个极端,稳健性不足;三是中年客群养老储备意识不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四是老年客群偏好安全性资产,整体收益性不足。
“根据中信银行内部数据、部分同业交换数据以及商业研究机构的数据,老年客户群体在投资上相对保守,偏好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短期限理财等低风险产品,长期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配置较低,资产整体收益性不足,实际购买力存在下降的风险。而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将逐年增长,存在养老资金不充分的风险。”王洪栋表示。
王洪栋介绍,从中信银行实践来看,净值越高的客户对投顾服务越看重,更愿意倾听和接受专业人士的投资建议。中信银行数据显示缺少投资顾问服务的大众客群,资金大量闲置在活期存款上,导致整体收益不足。为此,中信银行也正在探寻“解题”思路,以帮助大众客户群体也能实现长期可持续收益。
王洪栋提出了具体四点建议:首先,年轻客户群体应避免资金在“现金类”和“股票类”两个极端摇摆,可以围绕稳健资产构建一个中间地带;第二,年轻客群具有高流动性需求的特点,可以采用分批的方式进行构建;第三,在稳健资产选择上,可以选择月缴或年缴的保险产品,也可以选择半年期或一年期的理财产品,作为底仓配置。第四,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成长型基金进行定投,从而构建一个以稳健资产为主体,流动性和成长性资产为两翼的结构,达到 “强制积蓄”的效果。
在发言最后,王洪栋表示,财富管理行业不仅肩负着满足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迫切需求,也肩负着发挥负债端与资产端链接作用的使命,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中信银行愿与资管行业优秀者共同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全新使命,为经济稳增长、解决养老难题、可持续发展等时代命题贡献力量。
以下为王洪栋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专家、网络前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王洪栋,感谢主办方《21 世纪经济报道》的邀请,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于变化中寻不变,在变化的市场中寻求可持续收益》。
今年可谓是跌宕起伏的一年,海外经济面临通胀风险,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俄乌冲突影响深远,国际局势波谲云诡,资本市场遭受持续性冲击,给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均带来不小挑战。如何在变化的市场中寻求可持续收益,是我们不断思索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利率中枢持续下行,纯债产品收益率一降再降,越来越难以满足投资者对“收益性”的诉求;另一方面,股票资产长期回报比较可观,但是波动较大,很难契合大多数投资者对“安全性”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由于让个人投资者产生感知的,是金融产品而非底层资产,所以财富管理机构更侧重金融产品的配置。接下来,我主要从大类产品配置的视角,分享我们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现象一:今年以来,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降低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今年1-9月,中国居民家庭存款累计增加13.2万亿元,超过2015年以来任何年份的全年增量,居民本外币存款规模达到了117万亿元。
另外,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场中短债基金的规模已超过9454亿元,相较于去年末的4862亿元,规模增长超过94%。
两组数据均表明,投资者风偏下降非常明显。
现象二:年轻客群的资产配置常常摇摆于两个极端,稳健性不足
根据中信银行数据和部分同业交换数据,我们研究发现,年轻客户群体处于财富积累的初期,支出比较旺盛,对流动性的需求较高,资金长期停留在现金管理类产品上,等到股市上涨时抄底股票和股票基金,市场下跌时不顾一切割肉离场,回到活期存款或货币基金上,等待下一次抄底机会。长期下来,整体收益偏低,甚至跑不赢指数。举个例子,右边这张图是一只耳熟能详的明星基金,长期业绩比较优异,但是大部分基金持有人却没有分享到良好的投资收益,因为大部分持有人是在市场最后上冲阶段才大规模入场,本轮剧烈调整中,我们看到一部分基民已经割肉离场。
现象三:中年客群养老储备意识不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一般而言,35-55岁年龄段是养老储备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阶段是家庭收入相对充沛的阶段,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今年,中信银行做了一项关于养老储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35-45岁年龄段的调查对象中,仅1/3表示已实施养老储备;在45-55岁年龄段的调查对象中,仅45%表示已实施养老储备,说明中年家庭养老储备的意识还不高。
从OECD国家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看,居民家庭平均会拿出约三分之一的金融资产配置在现金和储蓄,追求资产安全;约三分之一的资产配置在股权和投资基金中,主要用来增值;另有约三分之一的资产配置在养老金、寿险和年金中,实现养老保障。
现象四:老年客群偏好安全性资产,整体收益性不足
根据中信银行内部数据、部分同业交换数据以及商业研究机构的数据,老年客户群体在投资上相对保守,偏好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短期限理财等低风险产品,长期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配置较低,资产整体收益性不足,实际购买力存在下降的风险。而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将逐年增长,存在养老资金不充分的风险。
基于对上述现象的思考,我们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净值越高的客户,对投顾服务越看重,他们更愿意倾听和接受专业人士的投资建议。我们数据显示,不同资产规模的客户群体,资产配置的差异性非常大。缺少投资顾问服务的大众客群,资金大量闲置在活期存款上,导致整体收益不足。相比而言,贵宾客群的资产配置相对合理 因为我们投资顾问帮助这些客户围绕长期收益目标构建投资组合,并根据股债性价比以及行业研判进行动态调整仓位和结构。长期下来,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得到很好地兼顾,投资结果也更令人满意。
专业的投顾服务毕竟很难覆盖到所有客户,如何帮助大众客户群体也能实现长期可持续收益,是我们努力解决的问题。
首先,年轻客户群体应避免资金在“现金类”和“股票类”两个极端摇摆,可以围绕稳健资产构建一个中间地带。
第二,年轻客群具有高流动性需求的特点,可以采用分批的方式进行构建。
第三,在稳健资产选择上,可以选择月缴或年缴的保险产品,也可以选择半年期或一年期的理财产品,作为底仓配置。
第四,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成长型基金进行定投,从而构建一个以稳健资产为主体,流动性和成长性资产为两翼的结构,达到 “强制积蓄”的效果。近期,中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制度正式建立,其实也是鼓励和倡导中国居民建立长期强制积蓄的习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认为,通过以上的规划配置,可以较好地实现长期收益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金融业应响应时代的召唤,肩负起新时代的伟大使命。于财富管理行业而言,不仅肩负着满足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迫切需求,也肩负着发挥负债端与资产端链接作用的使命,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坚信,大资管、大财富,大有可为!
最后,预祝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圆满成功,中信银行愿与资管行业优秀者共同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全新使命,为经济稳增长、解决养老难题、可持续发展等时代命题贡献力量。
(作者:杨希 编辑:周炎炎)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