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主办,浦银理财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主题是“大资管进化再启航”。
会上,上海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琦表示,上海银保监局自资管新规出台以来,围绕上海资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全球资管中心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包括:积极筑巢引凤,引导优质资管机构落户上海;助力银发经济,推动上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着力防微杜渐,严防影子银行死灰复燃;坚持洁净起步,如期完成辖内银行理财存量资产处置工作。
“截至今年9月末,上海辖内银行机构开展交叉金融业务余额约6000亿元,同比下降30%,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1年底上海近4000亿元待处置资产全部清零,为下一步上海资管行业的再出发打下了坚实基础。”刘琦表示。
刘琦在会上指出,当前,居民财富增长伴生的财富管理需求与现有资管产品和服务供给之间仍存在不匹配、不平衡的情况:资管机构往往追求大而全而非小而美的差异化经营;各类机构面临的市场准入要求不一致;理财公司权益类产品比重仍然较低;风险对冲工具运用不足,产品净值表现受经济波动影响大。这也反映出资管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还很艰巨。
“资管行业要恪守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之要。”刘琦称,“大家可以看到,银保监会近期陆续公布了对部分理财公司和托管银行的行政处罚案例,较为典型的有同业理财和老产品规模反弹等问题,这反映出了其背后的业务管理粗放、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科技赋能欠缺等深层次问题。未来,监管将重点关注假净值化管理、隐性刚性兑付等问题,要求理财公司特别注重业务全生命周期,特别是投资交易环节的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刘琦表示。
以下为主旨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受邀参加本次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大资管进化再启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近年来经过不断规范和持续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值此金秋之际,我们在此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征程上我国资管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我觉得正逢其时。在此,我谨代表上海银保监局,对本次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资管行业作为连接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和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的一个有效桥梁,在实现居民财产保值增值、优化社会金融资源配置、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资管行业实现了飞速发展。据统计,现在资管行业总规模已超过130万亿元,在金融脱虚向实、聚焦本源的前提下,各类资管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行业逐渐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以下我谈三方面想法,供各位参考。
第一,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概括讲就是“机构多”、“要素全”、“环境优”、“开放广”。
一是“机构多”。上海聚集了超过4600家各类型资管机构,这些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我们现在所处的虹口区就集聚了17家公募基金公司,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一。
二是“要素全”。上海集聚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期货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为金融资产高效配置提供了良好平台。
三是“环境优”。上海背靠长江三角洲腹地,人口2000多万,上海居民财富管理意识高,这为老百姓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并持续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为资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开放广”。上海已成为境内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的城市。目前上海外资法人银行保险机构超50家,占全国半数。全国5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全部落户上海,4家已开业。
第二,监管部门推动资管行业健康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以来,银保监会不断强化银行保险资管业务监管,建立健全制度规则,推动产品净值化转型,在化解存量风险、推动改革转型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行业发展也得到了重塑。上海银保监局作为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在银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上海资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全球资管中心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是积极筑巢引凤,引导优质资管机构落户上海。会同上海市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掘国内外资管机构设立意向,充分尊重机构意愿,推动更多市场主体在上海形成集聚效应。贝莱德、高盛、施罗德、东方汇理、法巴等国际知名资管机构联合国内大型银行在上海成立了5家合资理财公司。中资机构方面,今年以来,我局已批复上银理财和7家专营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开业。目前,上海共有理财公司9家、保险资管公司9家、信托公司7家,各类机构数量均在全国前列。
二是助力银发经济,推动上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今年2月,上海纳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城市。上海银保监局积极推动辖内机构发行、代销养老理财产品,为上海市居民的养老需求提供长期、普惠、稳健的金融产品。截至今年9月末,已有8家理财公司在上海销售了40支养老理财产品,产品存续余额约90亿元,覆盖近5万客户。
三是着力防微杜渐,严防影子银行死灰复燃。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资管行业经过高速发展,资管产品曾一度偏离主业,异化为规避监管的类信贷工具,往往交易结构复杂,隐性担保相互交织,不易穿透,专业人士都很难看懂,更别说老百姓。为了让老百姓能够真正识别,真正在购买产品服务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上海银保监局持续加大交叉金融业务监测监管力度,督促银行机构有序压降风险资产余额。截至今年9月末,上海辖内银行机构开展交叉金融业务余额约6000亿元,同比下降30%,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是坚持洁净起步,如期完成辖内银行理财存量资产处置工作。资管新规在产品净值化管理、规范资金池运作、限制期限错配、控制杠杆水平、去除多层嵌套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银保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上海银保监局指导辖内7家中外资法人银行逐季压降不符合资管新规的理财存量资产。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1年底上海近4000亿元待处置资产全部清零,为下一步上海资管行业的再出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进中国式资管现代化。党的二十大从高质量发展、完善分配制度、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等多个方面对新时期经济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紧抓国内外经济金融变革契机,加快构建更加健全、创新、有活力的资管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我从监管角度出发提三点看法。
一是资管行业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工作提出了十六个字的重要原则“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资管行业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本源,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具有更高适配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赋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各资管机构要发挥资金和专业优势,通过资源配置引导加强对绿色金融、科技金融、ESG责任投资和“专精特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精准对接,加快推动国家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唯有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向好,才有资管行业行稳致远、健康发展。
二是资管行业要锻造“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之魂。资管机构从事资管业务,必须为投资人利益行事,履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义务。当前,居民财富增长伴生的财富管理需求与现有资管产品和服务供给之间仍存在不匹配、不平衡的情况:资管机构往往追求大而全而非小而美的差异化经营;各类机构面临的市场准入要求不一致;理财公司权益类产品比重仍然较低;风险对冲工具运用不足,产品净值表现受经济波动影响大。这也反映出资管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还很艰巨。
三是资管行业要恪守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之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资管行业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违规资金池运作、异化为信贷出表工具等现象的整改规范效果良好。大家可以看到,银保监会近期陆续公布了对部分理财公司和托管银行的行政处罚案例,较为典型的有同业理财和老产品规模反弹等问题,这反映出了其背后的业务管理粗放、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科技赋能欠缺等深层次问题。未来,监管将重点关注假净值化管理、隐性刚性兑付等问题,要求理财公司特别注重业务全生命周期,特别是投资交易环节的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征程上,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资管业必将扛起时代使命,为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新的力量!
最后,衷心预祝本届年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取得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作者:周炎炎 编辑:李致鸿)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