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长企业论|专访东方富海陈玮:充分发挥深圳产业特色,推动构建湾区创新生态链

高成长企业论袁新韫 2022-11-15 18:54

“深圳政府的20+8政策覆盖的产业,既有比较现实的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也有面向未来的,像深海科技合成生物、脑机接口产业,这表明深圳20+8政策的站位高度,既照顾原有产业如何做大做强,又坚固未来产业。希望深圳在这方面能起到引领作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袁新韫  实习生肖奕妍  深圳报道 从深创投到东方富海,在 20 多年的投资生涯中,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亲历了创投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为数不多仍活跃在一线的明星创投家。

在陈玮看来,作为创业生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投机构为初创企业注入了活力的同时,也让资本市场流入了新鲜血液。

“深圳‘20+8’产业政策覆盖的产业,既有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也有深海科技、合成生物、脑机接口产业等未来产业,既照顾原有产业如何做大做强,又坚固未来产业。希望深圳在这方面能起到引领作用。”近期,东方富海董事长兼创始合伙人人陈玮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采访。

(东方富海董事长 陈玮 资料图片)

深圳如何成为独角兽的沃土?

南方财经:从深创投到东方富海,你见证了深圳创投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如果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投机构来贴几个标签,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词汇比较合适?

陈玮:深圳是湾区发展的缩影。中国人民币创投基金是因深圳而起,深圳是发源地。目前,深圳的创投规模已接近2万亿,有2400多家持牌机构,是全国第三大创投重镇。

深圳人民币创投基金的发展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如果没有深圳创投业的发展,湾区就没有这么多上市公司和创新型企业。因为创投最重要的特点是价值发现功能,解决小企业成长中的资本注入问题。

创深圳创投以及深圳民营企业有着自己的三个发展贴标签:一是草根接地气,二是创新,三是依靠政策环境。

在上世纪90年代,风险投资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但深圳政府在第一届高交会上就推出深创投,7个亿的注册资本金在当时首屈一指,深圳市政府的带头推动,敢作敢为给深圳的创投开了一个好头,也给深圳的创投塑造了自己的特点。

南方财经:今年 6 月,深圳发布了“20+8”产业政策,目前深圳的硬科技和科创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创投机构在其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陈玮:深圳推出28+8产业政策,表明了政府支持硬科技上发展的决心。因为毗邻香港,贸易活跃,深圳在传统的通讯和部分智能硬件生产上有新优势,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在生物医药、芯片、高端智能等装备行业。

深圳“20+8”产业政策既加强了优势也补足了短板,其中既有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行业,也有深海科技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面向未来的产业,表明深圳“20+8”产业政策的站位高度,既让深圳原有的产业做大做强,又让深圳在未来产业起引领作用。

创投也是科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20年来,深圳上市公司的科技属性和含量越来越高,这都是创投推动的。从数据上看,深圳几乎所有上市公司背后都有创投,创投投资的企业容易上市,所以深圳“20+8”产业政策更离不开创投。要想推动科技创新,背后的逻辑一定是创业投资。

深圳市政府现在大力发展深圳“20+8”产业,每个产业的背后都有一个配套产业基金,这会让产业发展与创投关系更加紧密。 

南方财经:大部分的国内的独角兽都分布在北京、上海。培育独角兽方面,深圳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应该怎么做?

陈玮:独角兽代表着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深圳也不一定要在独角兽数量上和北京上海PK,而是应更多地学习他们的经验。

北京是人才聚集地,国家科技重地,所以很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独角兽出现在这。长三角周边商业氛围浓郁,进出口贸易体量巨大,则有利于商业独角兽的发展。因而,深圳需要更加挖掘和放大区域的创新能力,如果深圳“20+8”产业发展迅速,深圳也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独角兽。

独角兽成长是需要环境的,这一点深圳并不比北京和上海差,深圳政府的引导资金和深圳创投的资金是充足的。营商环境和服务上,深圳政府、投资机构的服务意识也是可圈可点的,作为湾区核心,如果深圳能够进一步结合香港的科技力量,那个产业和企业发展将更为蓬勃。

投资以“特”、“新”为始,“专”、“精”为终

南方财经:作为投资人和创业者,如何快速找到和确立企业特色的?

陈玮:投资也要带着创业基因,是因为我们本身也是创业者,要做好一个公司,第一要踩准方向和行业。东方富海非常幸运选择了创投行业,因为随着科创的发展,创投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如今,中国已进入科创时代,背后的整个金融体系都会发生变化,创业投资会越来越重要。

东方富海能度过16岁生日走到今天,有两个要点需要铭记:政策永远是对的和市场永远是对的,在不确定情况下找到自己的确定性。

南方财经:如何看待创投业目前马太效应现象?

陈玮:今年只有10%的机构募到了资金,募到了10个亿以上的更是只有一成,看机构之间的差别确实是非常巨大的。但这其中也有着行业的内在因素。规模上,中国的股权投资机构总规模是约2万多亿美元, 美国股权投资基金大概是20万亿美元,美国的创投机构有3000多家,而中国的创投管理机构有大约1.5万家。规模小,数量多,使得国内创投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状态,大而不强,多而不精,资源被浪费和分散了。

从这个角度上看,分化和行业洗牌是有必要的。所以很多机构现在在出清,还有很多伪私募也在慢慢出清,这是个好现象。美国PE机构管理万亿美元以上的有四家,中国没有一家PE机构管理1万亿元,深创投也就4000亿元。民营机构没有一家实际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说明机构大而不强。所以我觉得优秀的机构应该多拿资源,多募资,多投资,不好的机构慢慢出清。

未来只有两种机构能够生存,大而全和小而专。大而全的机构像KKR、黑石、深创投这种全产业链,可以从VC开始到PE到并购,甚至到公募基金,资产管理。第二是小而专,很多机构在生物医药行业,或新能源行业投的很有特点,他们虽然管理规模不大,但是非常专业。现在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机构变成了专业方向,专门做并购,专门投后期项目,专门做早期项目。 

南方财经:“专精特新”企业通常大多处于初创期或是成长期,创投机构除了给他们提供早期的风险投资之外,还会给它们提供哪些成长支持?

陈玮:“专精特新”企业的提出既和国家科技转型紧密关系,也和中美博弈相关联。“专精特新”的提出表明,中国企业不一定要做成巨无霸,但是要做国家需要的;中国要完成自己的产业链,特别是制造业的,科技的产业链,必须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精”。

为了给这类企业支持,东方富海建立了7个增值服务平台,在财务上,加速器上,投贷联动上,创业者建立的生态链上,都给创业者做了服务。希望这些创业者除了得到我们的钱以外,还可以得到我们过去的资源和服务,使它更容易成功,让它从我们过去投资的教训中,吸取营养,少走弯路。

我觉得任何一个好的投资机构,包括深创投、达晨等头部机构都在做这样的事,建立生态体系。除了给予创业者资金,还帮助创业者把企业做大做强。创投机构和创业者更紧密的协同和赋能,提升企业的成功率,也提高了LP资金的安全性,创业成本也会随着专业化服务而降低,对国家的资源的利用也会更加高效。

南方财经:深圳“20+8”产业政策指出,要以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核心。目前硬科技领域的上游产业受到创投机构的关注多吗,回报率如何?

陈玮:虽然几个巨型互联网独角兽平台都在中国,但应用端不够好。过去我们选择从美国买过来,这使得在数控机床,新材料上大多都需要进口,这一方是因为我们基础研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因为产业导向以及商业氛围,因为贸易的导向,资金更多投入在了容易赚钱的行业上所以,虽然中国在航天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有一些突破,但在很多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尖端领域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为改变这个情况,国家提出科技为第一生产力,人才为第一资源,创新为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要去补短板。随着这种情况的变化,创投机构也在分化,投资越来越早、越来越硬,越来越前沿。

但值得注意的,创投机构是商业化机构,不是政府号召投早期就会选择投资,很多情况下不赚钱不会投资。现在的投资机构投的越来越硬,越来越早,越来越前沿,主要的原因是资本市场退出体系发生了变化,比如北交所、科创板的设立,让机构投资科创企业后能够更早获利,更便利退出。

如果现在整个国家体系开始重视科技创新,重视创业投资,并且坚持下去,再过20年,我相信中国对人类的科技贡献会越来越大,创投机构投出来的巨型独角兽会越来越多,未来中国会出现一批千亿市值甚至万亿市值的硬科技企业。

 

剪辑:章启良

(作者:袁新韫 编辑:孙超逸)

袁新韫

资深研究员

资深研究员、21资本评价负责人(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卓越董秘评选等),关注资本市场动向。邮箱:yuanx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