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主办,浦银理财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主题是“大资管进化再启航”。会议上,浦银理财副总经理初冬分享了她对第三支柱养老理财的看法。
初冬介绍,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分为三个支柱。第一支柱是社保,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以个人支付为基础的养老体系。如今,第三支柱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随着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深,养老第一支柱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初冬向大家展示了一组数据:“根据我们统计的上海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在2000年,只有200多万人有资格领社保,2017年后,人数出现了显著的跳升,到2019年,已经有超过500万人可以领取社保”。她认为,随着在五、六十年代高出生率时期出生的人口逐渐进入退休期,加之出生率的下降,未来参与社保分配的人会越来越多,而能够缴纳社保的人则越来越少,因此,第二、三支柱对养老保障体系的补充不可或缺。
谈及第二支柱,初冬介绍:“以往,第二支柱基本上只有企业年金,相对来说它的覆盖人口是不够的,后来增加了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目前第二支柱覆盖人口只有7200万,累计资金4.5万亿,城镇就业人数是4.7亿左右,所以整个企业和职业年金参与率只有15%”。
“第三支柱的规模就更小了”,初冬介绍,税延养老保险只在上海、福建、苏州工业园区等地进行试点,且这些地方的参与率并不高。她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2019年税改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后,能够缴纳个税的人数显著下降。其次,人们在规划养老时存在一定的知识储备或经验上的不足,大部分人在退休后通常都依赖于社保,没有提前规划养老的习惯。
但初冬对第三支柱的未来保持乐观。“随着年轻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会更加重视养老,并更早地作出规划”,初冬认为“个人养老金并不只是放在银行做存款,而是在投资后得到增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值会以滚雪球的速度增长,这样可以保障年轻人在退休之后的生活质量”。初冬预测,随着年轻人更多的加入个人养老保障规划,支付比例出现显著上升,个人养老金规模突破万亿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么,银行理财该如何给购买个人养老金的客户带来更高的回报呢?初冬认为专业性是关键。“市场是波动的,不波动是不可能的,为了获取一定的回报必然有一定的波动率。”如今,市场波动本身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初冬举例:“现在有时候白酒涨得好,有的时候科创涨得好,同涨同跌、一拥而上的情况越来越不普遍”。面对波动,初冬认为,银行理财要做好投研体系,在大类资产配置、方向选择时做出正确判断,在投资上体现专业性。
初冬进一步分析了银行理财在养老市场的优势。首先,银行理财能够获得投资者的关注。《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1)》中曾提到,银行理财和存款是最受关注的投资理财方式。其次,商业银行是唯一一个能够开立资金账户的机构,所以它掌握了资金入口,有更多的客户资源。最后,银行有收益平滑的机制。初冬介绍:“比如今年收益超过基准,我们会把其中一部分纳入平滑基金,赶上股债双杀的年景就可以用平滑基金进行回补,平衡产品业绩,这样也可以给顾客更好的投资体验”。同时,银行理财还有风险准备金机制、损失承担机制,在非标、在大类资产配置和获取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银行理财在固收市场上的占比较高,非标占比相对较低,整体结构仍然偏向稳定性。初冬认为:“这和银行理财原来的产品和风险评级有关,其实目前有一些理财也推出了权益类比重相对较高的一些产品”,她强调:“随着时间的拉长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的提高,银行理财一定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养老产品体验。”
(作者:吴霜,实习生李珂 )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