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抓住时间窗口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11-17 05:00

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将发挥积极作用,从财税、金融、产业等多个维度提升经济需求,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四季度到明年经济企稳向好、运行在合理区间。

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将持续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地见效,充分发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使用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他还表示,还将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恢复发展,持续推进实施退税减税降费,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同时,强化粮食、能源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落细落实稳就业政策,扎实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总之就是要抓住时间窗口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今年以来,在俄乌冲突、疫情扰动等超预期事件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长持续面临挑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四季度以来,新冠疫情局部散发,对经济的冲击在10月经济数据中有所体现。除了基建、制造业投资和工业生产相对坚挺以外,消费、出口、地产的表现均有所走弱,社会融资需求有所回落。在外需回落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背景下,要促进四季度经济恢复还须付出艰苦努力。

当前宏观经济内生动能偏弱的核心症结在于居民消费和房地产。政府及时出台政策,优化疫情防控、稳定房地产市场直击经济挑战。疫情防控方面,11月11日,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指导各地更加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促进市场需求恢复。金融政策层面,11月8日,交易商协会发布《“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 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再加力》,推出针对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计划,预计规模可达2500亿元,后续视情况进一步扩容。日前,央行、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房地产融资、保交楼、风险处置、消费者权益、金融管理政策和住房租赁等六大方面出台十六条具体措施,是这一轮政策周期中迄今为止力度最大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件。一系列地产支持政策有望助力房地产市场和整体信用环境的修复。上述重磅政策出台后,市场主体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大幅增加。

从需求端来看,目前政策最核心的抓手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投资。对于基建而言,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涉及水利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范围也从传统基建向新基建扩容,新老基建及其上下游制造业行业将充分享受这一轮政策红利。对于制造业而言,央行推出支持制造业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为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配足资金。今年1-10月,基建(不含电力)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为8.7%和9.7%,较好地弥补了房地产投资下降形成的缺口,保证投资增速略超疫情前水平,对总需求形成有力支撑。面对就业和消费相对疲软的问题,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对困难行业进行税费减免和用工补贴,并强调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消费层面则出台优惠政策提振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恢复发展。

从供给端来看,保供稳价一直是今年以来的重要议题。疫情反复扰动给产业链运行带来了一定挑战,俄乌冲突升级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全球能源和粮食供应的压力有所增加。此前8月份的持续高温天气也使南方多省面临缺电难题。强化能源供应保障,稳定粮食生产,是推动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稳健修复的必要条件。

政策性银行、国有企业将承担更多的稳增长职能。年中以来,央行多次调增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今年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新增贷款额度较往年大幅增加,远高于正常年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采取股东借款等方式补充项目资本金缺口,有效拉动了委托贷款的增长。国有大行和政策行均发挥表率作用,带动企业中长贷同比扩张明显放量。PSL、专项再贷款等一系列结构性政策工具加速落地,支持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

综合而言,尽管当前受疫情影响,经济复苏短期内面临一定挑战,但是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有望在疫情扰动的高峰过后逐渐发挥积极作用,从财税、金融、产业等多个维度提升经济需求,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四季度到明年经济企稳向好、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