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何柳颖报道 世界杯决赛总是最为牵动人心,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卢塞尔体育场届时将有约8万名观众,感受全球最受瞩目的胜负时刻。
为这一刻动容的,还有中国铁建国际集团(下称“铁建国际”)所有员工。2016年11月21日,由铁建国际承建的卢赛尔体育场进入合同工期,历经40个月,1174个日夜,项目终于落成。世界杯期间,卢塞尔体育场将承办包括决赛在内的10场比赛,是所有体育场中承担比赛任务最多的一座。
卡塔尔常年高温高湿,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摄氏度。卢塞尔体育场项目建造要求高,需满足国际足联标准、欧美规范和卡塔尔当地规范,工程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在当时,铁建国际方面认为,“如果能在这个项目上取得成功,将是展现中国企业实力最好的机会,同时也是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又一张‘金名片’”。带着这种想法,铁建国际顺利投标、中标、组建团队,汇聚起全球20多个国家,110家企业,7000多名中外建设者,共同打造起这座宏大的沙漠建筑。
据了解,该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跨度的双层索网屋面单体建筑,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设计标准最高、技术最先进、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杯主场馆。如今,卢塞尔体育场的图像已被印在新发行的10卡塔尔里亚尔面值纸币上,这是卡塔尔货币上首次出现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地标性建筑图像。11月9日,卡塔尔中央银行推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特别版纪念钞,卢塞尔体育场亦在其中,这是“中国制造”元素第二次出现在卡塔尔货币上。毫无疑问,李重阳和他团队的“金名片”梦想已然实现。
关于这张金名片,我们还有很多疑问。比如,当地民众对该项目的印象或口碑如何?铁建国际如何克服项目工程难点?除铁建国际之外,三一设备、精工钢构等中国企业也参与到建造工作当中,中企如何为这场国际性赛事贡献出集体力量?围绕这些问题,铁建国际总经理李重阳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卢赛尔体育场建造之“最”
《21世纪》:请您谈谈当初接洽项目的初衷,以及该项目创造了哪些建筑成果?
李重阳:了解项目之初,我们就预测这将是卡塔尔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同时也将代表世界杯场馆建设的最高标准。中国铁建走出海外这么多年,我们认为这个工程值得去尝试,如果能在这个项目上获取成功,将是我们的一个实力展现,同时也是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又一张“金名片”。
我们很快就确定要投标,后面的一切都颇为顺利,包括中标、与卡塔尔当地公司HBK(Hamad Bin Khalid Contracting Co. W.L.L)组成紧密型联营体,共同施工并最终顺利竣工。
卢塞尔体育场是中国企业首次承建的世界杯主场馆,同时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设计标准最高、技术最先进、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杯主场馆,它在此次赛事中将承担闭幕式、决赛等重要活动和赛事。我认为这是中国企业经营和组织实施能力的最有力见证之一,事实也证明如此。
《21世纪》:该项目有何建造难点?铁建国际如何克服?
李重阳:无论是卢赛尔体育场的技术难度、建设规模、还是项目的知名度,对我们承包商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不过,我们也在压力下作出了很多“最优解”。比如,我们对各种优势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不仅聚合了30多家设计院、110多家分包商和供应商共同参与项目建设,还在设计、采购、资金管理、质量监控的项目全流程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这在我们行内非常少见。
其次,我们的项目也巧妙地运用了很多在北京冬奥会出现过的先进技术,比如大跨度柔性索网结构、轻型钢结构,以及一些体育转播设施的设备和技术。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组织召开了二十多次专家论证会,邀请到国家测量大师、钢结构大师等顶尖人才汇聚一堂进行研究。可以说,我们集国内技术之大成,叠加中国铁建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共同解决了世界级难题。
中企打好“配合战”
《21世纪》:据了解,三一设备、精工钢构等中国企业也参与到这场体育赛事的准备工作当中。中铁建国际如何与其他中企打好“配合战”?多家中企合力打造这一项目,传递出哪些信号?
李重阳: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统筹国内资源,当好产业链“链长”,发挥资源整合主体作用,联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精工钢构、北京建工、中联重科、泛华体育、上海海渤等企业共同执行项目,为世界杯顶级体育场馆的设计施工提供了一套全产业链的中国方案、中国产品和中国技术,带动中国基础设施供应链、服务链走进世界杯赛场。
中企的集聚,一方面有利于引进中国的优质资源,将各公司的钢结构、索膜结构等各种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另一方面,中企频繁出现在国际项目上,也显示出中国基建的速度、品质在全球市场越来越受到认可,竞争力越来越强。当前在世界各地,中企已经打造了众多有口皆碑的品牌工程。
《21世纪》:中企之外,项目还汇聚了诸多外国企业共同参与建造。关于基建项目的国际合作,作为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的铁建国际有哪些可以分享的经验?
李重阳:这实际上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需要具备相应的国际资源整合和协调管理能力,另一个是文化融合。
在项目开始之初,我们就确定了非常明确的管理思路。首先是组建一个国际化的管理团队,这个团队由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人组成,当然包括我们中方人员在内。对于国际项目的顺利展开,管理团队的国际化是实施的有力保障。
国际化的另一面,是本土化。与本地企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大方向,也是国际项目推进的必然趋势。当时我们选择了当地最有实力之一的大型建筑企业HBK进行合作,我们拥有管理与技术优势,他们拥有本地资源优势,大家形成一个联合体,优势互补。
文化融合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实际上我们集团从成立到现在,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一个心得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合作方,意味着不一样的标准体系、行为习惯,而这些都需要磨合,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协同和管控。在卡塔尔项目团队的合作过程中,各方就体系建设、责权分配等问题展开了多次讨论,最后基本都能得到一个共赢方案,我认为交流原则就是要相互支持。
《21世纪》:当地民众对该项目的印象如何?为融入当地、服务当地,中铁建国际作出了哪些努力?
李重阳: 我们高度重视劳工保护与员工的职业健康。在设计源头上,我们按照卡塔尔要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海湾研究和发展组织创始主席约瑟夫·奥尔曾表示,“卢塞尔体育场的设计和施工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树立了绿色建筑的典范,达到全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GSAS)五星级认证标准”。这得益于我们在北京建设研究院设计优化时期进行的大量准备工作。
大家都知道,卡塔尔环境温度很高,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我们的工人必须进行轮换休息,有时候在酷暑之日,工作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这是卡塔尔的规定,我们也严格遵循,该休息就要休息。
同时我们也重视现场营地条件的优化,比如为员工提供带卫生间的四人间住宿、派发衣服劳保用品等,现场还有健身器材供大家活动用。现场安全保护方面,我们在当地设立了简易医疗诊所。这一系列员工保障工作其实非常到位,在当地反响也很好,我想这一套经验值得推广。
擦亮“中国建造”的金字招牌
《21世纪》:据悉,该体育场的图像被印在新发行的10卡塔尔里亚尔面值纸币上,这是卡塔尔货币上首次出现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地标性建筑图像。对此您有何感想?
李重阳:作为卡塔尔世界杯最重要的场馆,卢塞尔体育场堪称卡塔尔的“鸟巢”。恢宏壮观的体育场现已成为卡塔尔地标性的建筑,还被印上当地货币,中国铁建为之骄傲。
我认为卢塞尔体育场是中国企业在中东海湾地区打造的一个精品工程,实现了高水平设计和高质量建设的完美融合,擦亮了“中国建造”的金字招牌。这不仅是中国铁建在海外重大项目的成功突破,也是中国技术与世界需求的一个融合范本。
卢塞尔体育场的顺利竣工,也是我们为卡塔尔世界杯献上的一份来自中国的礼物,彰显了中国对世界杯成功举办的坚定支持。
《21世纪》:今年是中国与卡塔尔建交34周年,对于两国近年来的合作深化,您有何感触?
李重阳:卡塔尔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卡两国形成了以油气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金融和投资为新增长点的合作新格局。而卢塞尔体育场是目前中卡合作中分量最重、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项目,现已成为中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
多年来,我们专注打造“海外品质铁建”,我想这个项目的成功没有辜负中卡双方的期待。
世界杯即将开幕,对于承建卢塞尔体育场的我们来说,也即将迎来新赛季、新征程。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大道上,我们将继续以“硬联通”带动“软联通”“心联通”,让中国建造、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走向全世界。
(作者:何柳颖 编辑:李艳霞)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