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患者占比近60%,如何提升我国肝癌患者生存率?

21新健康季媛媛 2022-11-22 21:42

如何应用这些“新武器”,需要我们迅速提高整个肝癌诊疗的总体水平,以科学性、规范性、普适性、可操作性来推进我们的临床工作,判断诊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癌症有着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尤其在高发癌种与高致死癌种上,中西方差异显著。

近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CCS2022)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也是一个肝癌大国。由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肝病人群庞大,导致发展成为肝癌人数也很多。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第二位的癌种,无论是新发病例还是死亡人数,都占到世界近一半。

另一方面,我国肝癌从病因和生物学行为上都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与美国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癌和日本丙肝相关肝癌不同,中国乙肝相关性肝癌占比更大。我国有乙肝病毒携带者近9000万人,其中约2800万为乙肝患者。此外,由于肝癌起病隐匿,70%-80%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

“近年来,在早期筛查手段不断丰富、临床研究不断发展和诊疗规范不断更新下,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新的时期,从原来肝癌的不可治,达到部分可治。相比过去,不仅手术技术或者其它治疗技术不断的精进,还涌现了大量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包括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化疗药物等,在综合治疗下,让病人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樊嘉强调。

肝癌五年生存率较低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根据发生的来源不同,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种。其中,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约占原发性肝癌总数的75%~90%。

我国原发性肝癌呈现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晚期生存率低等特征,患者生存率远低于其他消化道癌症及总体癌症数据。2012年到2015年,我国肝癌五年生存率仅为12.1% ,约有55%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III期或IV期,而这一数据在美国和日本仅为15%和5%。

我国肝癌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近50%,2020年肝癌新发患者为41万例,居所有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人数39.1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2。区别于西方国家肝癌,多数中国肝癌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中晚期多且病情复杂,生存率低。在我国,70%-80%患者确诊时已发生导致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这部分患者治疗棘手、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2012至2015年,我国肝癌五年生存率仅为12.1%,远低于总体癌症生存率和其他消化道癌症。

此外,不同于西方国家和地区,我国肝癌患者多数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经历了由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直至肝癌的长期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协同的复杂过程,且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属中晚期,病情复杂,预后差。

肝炎、肝硬化背景下的多中心起源,血供丰富、易形成癌栓并引起转移和肿瘤高度异质性等恶性生物学行为,造成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早期根治机会。除肿瘤因素外,肝炎和肝硬化程度、肝功能代偿情况等因素也限制了肝癌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而影响疗效。

我国肝癌临床治疗亟待突破,提高进展期患者疗效是改善肝癌预后的关键。目前,肝癌治疗手段多但复杂,且标准疗法尚未统一。中国肝癌晚期患者占比达57%。去除2%治无可治的终末期患者,提高55%的进展期患者的疗效是改善肝癌预后的关键。

南京金陵医院主任医师秦叔逵教授在上述大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肝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中国肝癌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人数都更高。中国的感染与欧美国家相比具有高度的异质性,无论是在发病原因、疾病特征、分子生物学行为、临床分析乃至治疗策略的方法上都有不同,预后上相差也比较大。

“所以,中国的肝癌诊断研究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但是不能够生搬硬套,要结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自己路。”秦叔逵介绍。

肝癌系统治疗发展迅猛

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学科参与、多种治疗方法共存。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消融治疗、TACE、 放射治疗、系统抗肿瘤治疗等多种手段,针对不同分期的肝癌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疗效最大化。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标准疗法,但术后复发风险>50%。除了30%可以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系统治疗主要在中晚期肝癌的诊治发挥作用,目的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尽管我国在肝癌防治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但近年来,随着肝炎预防及防治能力的加强、肝癌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创新药物不断涌现,中国肝癌防治已跨入新的阶段。

特别是以PD-1单抗为主导的免疫治疗大大提升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其与外科手术、介入等局部治疗手段的相互结合和融合正在改变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格局,期待更多探索,正在改变中晚期肝癌诊疗格局,为肝癌患者生存期延长带来突破。近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相关药物化疗的肝细胞癌患者。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孙惠川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获批意味着单独的免疫治疗在治疗肝癌患者,使得患者获益。另外,给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治疗肝癌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三位一体”对肝癌进行打击,提高治疗效果。

眼下,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创新治疗方案正成为肝癌治疗的“主流”,有望改变晚期治疗格局。近年来,随着肝癌系统治疗的迅猛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在肝癌治疗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且展现出了较为优异的疗效。在此基础上,加强肝癌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已经成为方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周俭教授表示,治疗肝癌有很多种手段和方法,并且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进展,例如新的免疫治疗药物。而如何应用这些“新武器”,需要我们迅速提高整个肝癌诊疗的总体水平,以科学性、规范性、普适性、可操作性来推进我们的临床工作,判断诊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

“想要迅速提高中国的整个肝癌诊断和治疗的总体水平,就需要对诊疗的行为进行判断。由此去年5月份,肝癌质控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此不断完善肿瘤的质控网络体系的建设,全面推进肝癌的单病种工作,特别是加强整个信息化智库网络的建设,努力建设国家肝癌世界级研究平台。” 周俭说。

(作者:季媛媛 编辑:唐唯珂)

季媛媛

记者

新健康版记者。跟踪报道医疗医药大健康行业最新动态及相关政策解读。常驻上海,关注新药研发,也关注疾病预防。(微信号:jyy199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