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家长:电信网络诈骗“盯上”未成年人 如何带萌娃一起反诈?丨投教121

投教121唐婧 2022-11-28 19:3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投资走正道,安全有保障,欢迎来到《投教121》。我是“西瓜唐”,今天说说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

“如果不想坐牢的话,就把钱转到指定账户。”听起来这似乎是一个诈骗老梗,但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来说,这些诈骗话术很容易扰乱他的心神。

受疫情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由线下逐渐转向线上,无法当面核实的的电信网络诈骗又有卷土重来之势。更可恨的是,诈骗分子还趁机盯上了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的未成年人。孩子们涉世未深,阅历尚浅,对安全和危险的认知往往只停留在课本和影视,一些在大人眼里显而易见的骗局可能精准“网罗”未成年人。近期出现的针对未成年人的骗局中,游戏、明星和零花钱是诈骗分子为“祖国的花朵”定制的三大常见诱饵。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长往往在工作职责和子女看护之间分身乏术,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不足给了骗子趁虚而入的机会。还有家长没有做好家庭主要财产和子女零花钱之间的风险隔离,直到孩子刷了大额款项才追悔莫及。不过风险隔离只是“治标”,做好思想预防工作才是“治本”。工作再忙也别忘了和孩子聊聊天,带他们识别身边的风险。

套路一:扫码可免费领游戏皮肤

12岁男生张同学用手机玩“某某世界”的游戏时,游戏推送“加入QQ群领取游戏免费皮肤”消息,张同学就加入一个“某某世界皮肤回馈粉丝”QQ群。入群后,群里有个“某某世界”游戏头像的“工作人员”主动加张同学为QQ好友,并发送了一个二维码,告诉他通过扫码可免费领游戏皮肤,张同学很高兴并按照骗子的指引进行扫码。

张同学扫码后出现一个提示:“您的账号已被微信系统锁定,请联系解除员30分钟内为您进行解除,如未完成解除,系统将会冻结您的微信和银行卡,并做出15天拘留处罚”。张同学将截图发给骗子询问能不能取消,骗子说无法取消,同时给张同学发送一个小男孩和父亲被送进拘留所的图片,并发消息“你想跟他一样把你的父母送进监狱吗”。

害怕的张同学在骗子指导下,在一个购物APP扫码购物,骗子在视频通话中直接获取张同学手机上收到的验证码,并将银行卡24000余元全部转出。此后,骗子还引导张同学“隐瞒”家长,将两人的聊天记录和好友删除。

在以游戏为诱饵的套路中,骗子盯上的是家长的银行卡和孩子容易轻信、恐惧连累父母的心理特征。孩子在玩游戏过程中,看到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免费送游戏币装备、购买出售游戏设备等广告消息,进入陌生QQ、微信群。群内客服让孩子用家长手机扫码领装备,孩子扫码后,后台提示操作有违规,要冻结手机的银行卡和微信,还要对家长和小孩进行拘留处罚。孩子在恐惧中听从客服的指令,把家长手机内的钱转给骗子。

套路二:扫码可获得明星签名照

13岁女生陈同学在浏览“蔡某坤”微博评论区时发现“蔡某坤粉丝QQ群”并加入。入群后陈同学在群里看到有人发布一条免费领取蔡某坤签名照和红包福利的消息,于是就私聊该人询问具体如何申请。

对方给陈同学发送一张操作流程图,显示申请前需要先向“中国扶贫基金会”转账10元。陈同学转完10元后,对方便发来一个二维码让其添加“工作人员”的QQ号。陈同学添加QQ号后,“工作人员”称陈同学是未成年人,陈同学刚才的转账导致商户余额被冻结,如果不配合解冻,将起诉其父母。

陈同学很害怕,“工作人员”称解冻需要用其父母的手机转账,转账后钱会立即退回。陈同学便拿来母亲手机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先后转账15000余元。转完钱后,陈同学向“工作人员”继续索要签名照后,发现自己的QQ已经被拉黑。

在以明星为诱饵的套路中,骗子利用的是青少年对明星的非理性追逐和恐惧连累父母的心理。受害青少年儿童在网上冲浪或浏览短视频时发现领取明星签名照的信息,被冒充明星助理的骗子告知扫码支付5元、10元不等费用,就可以获得明星签名照。孩子付款成功后,骗子编造未成年人付款违规,导致骗子的银行账户内资金被冻结的谎言,然后以起诉孩子及父母为由恐吓小孩,后指令孩子操作父母手机转账进行解冻,导致上当受骗。

套路三:扫码刷单可获零花钱

14岁的初二学生李同学在家使用妈妈的手机的过程中,突然收到一个名为 “某网红生日福利群”的QQ群消息。对方称,“某网红过生日,现有福利发给大家!一个小金额大回报的赚钱机会,私聊我扫码简单操作即可,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李同学被所谓的“回报”吸引,不加思考马上添加对方为好友。对方又称,“用你爸妈的手机扫描二维码刷单,不但可以马上拿回本金,还可以获得佣金。”李同学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后,果真收到了本金和佣金。

“继续刷单,佣金更高,刷完一次性付钱给你。”对方的招数让李同学越陷越深。李同学尝到甜头后,更加信任对方,继续刷单转账。其后对方以二维码异常、审核需要费用、虚拟订单等托辞,多次要求李同学重新扫描新的二维码转账,导致李同学累计被骗19万元人民币。

在以零花钱为诱饵的套路中,孩子往往第一次尝到甜头之后容易轻信他人、越陷越深。“刷单”骗局是一种手法老套的传统骗局,稍有反诈知识的成年人都不易上当,但涉世未深、渴望更多零花钱的未成年人则容易掉入陷阱。

疫情防控期间,许多线下活动转为线上,无形中也增加了网络诈骗的风险。未成年人作为风险防控意识较弱的人群,更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保护“祖国的花朵”,家长的监督教导是关键一环。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

第一,家长平常要多和孩子一起学习金融防骗知识,教导孩子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不明软件,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如遇不确定和不清楚的情况立即寻求家长的帮助;

第二,家长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莫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做好家庭主要财产和孩子零花钱的风险隔离;

第三,疫情特殊时期,家长“居家办公”和萌娃“网课”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如发现被骗不要慌张,请立即拨打110报警,如果反映及时,有一定的几率可以追回损失。

投资正步走,《投教121》每日更新中......欢迎持续关注!

(作者:唐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