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快速成长,哪些应用领域落地更快更完整?

21Tech骆轶琪 2022-11-30 23:15

积极与主流操作系统捆绑融合,积极驱动软件生态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 广州报道

作为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被视为更适宜面向万物互联的时代,也是多供应商“安全”考量下的重要选择。

但同样作为精简指令集架构(RISC)的Arm已经发展多年,积蓄了庞大的生态,并已在数据中心领域有所建树。后来者RISC-V的相关参与者们都在积极探索成长道路。

11月30日,第二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国RISC-V产业联盟理事长,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指出,相比第一届,今年进行展示的厂商覆盖应用领域更广,部分厂商也突围到了较高性能。

华西电子团队此前研究指出,由于RISC-V架构诞生时间相对较短,目前相关的编译器、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以及其他生态要素还处于发展期。从产业进展来看,如阿里达摩院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的RISC-V芯片、IP等,覆盖从低功耗到高性能的各类场景,并已成功应用于微控制器、工业控制、智能家电、智能电网、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多媒体和汽车电子等领域。“我们认为,伴随着全球生态体系的持续完善,依托于自身的相对优势,RISC-V架构有望在全球CPU市场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与X86、ARM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哪些场景落地相对完整?

RISC-V的应用落地已经相对丰富,但由于仍然处在积累期,要实现在某个场景完全实现落地并不那么容易。

(第二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现场观众的判断,图源:主办方提供)

珠海昇生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CEO阳昕认为,RISC-V在“无线连接芯片”部分的落地会相对完整,因为其中包括蓝牙、WiFi、NB在内,已经有诸多RISC-V芯片实现量产。无线连接部分,在珠三角产业链中就已可见一斑。“上千万颗甚至上亿颗,我觉得都是有的。但是可能它是属于相对封闭的生态,所以还没能够被大家看到。我觉得这一块,已经实现了完全的落地。”

她续称,其次是“工业控制芯片”和“边缘计算芯片”,“工控是TI旗下芯片占比较高,采用Arm的意法半导体在进攻局面中。RISC-V和DSP的结合在技术上是非常好的点,因此我认为工业控制芯片也将有比较大的推动力。边缘计算部分,因为RISC-V的相关生态并没有成型、OS操作系统等还没有形成业界统一的标准,这更依赖各家芯片厂商以及应用厂商的算法积累。我觉得RISC-V在拓展性和差异化方面是有优势的。”

探路下一代移动计算平台

当前时点,下一代移动计算平台的发展正如火如荼。在该领域,CPU和操作系统尚且还没完全固化定型,RISC-V如何挖掘其中发展机遇?

芯原股份高级副总裁、定制芯片平台部总经理汪志伟认为,AR/VR眼镜设备的发展拐点已经出现,就类似十多年前智能手机发展的时代一样,“当时我们看到ARM与安卓捆绑,打败了MIPS架构。这时候大家都有机会。”

只不过AR/VR由于为可穿戴类设备,对于轻型化、功耗、CPU性能等要求会更甚于智能机,同时由于眼镜将作为采集用户数据的入口,还要考虑到安全性。

“当年ARM这种CPU架构在智能机领域跟安卓捆绑,在功耗方面做了不少优化。针对穿戴式领域更高的功耗要求,可以考虑不过度设计。”汪志伟介绍道,芯原目前已经有帮助客户设计AR眼镜相关芯片的经验,这属于深度定制市场,叠加前述诉求,意味着其属于异构硬件计算平台。

“要提升RISC-V跟主流操作系统的融合,尤其是轻量级操作系统。安卓这个领域属于比较重量级,当RISC-V对于这些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持比较好、相互捆绑支持融合比较好的时候,它会帮助RISC-V在这个市场的成长。”他续称。

车内量产应用如何推进?

除了轻量级移动计算平台,车用市场也不容忽视。

芯来科技(武汉)有限公司CEO 彭剑英分析认为,国内整体在汽车芯片领域都刚刚起步。当然应用在不同场景的车用芯片要求不同,并非所有都有车规级认证要求。如娱乐系统,基本还能采用消费类芯片。

(第二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现场观众的判断,图源:主办方提供)

更被关注的是智慧座舱。“智慧座舱的发展其实会越来越像智能手机。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看到智能座舱对于国内来讲是巨大挑战?因为高通进来了。”她进一步分析,由于高通相对完备的平台和生态能力,新进入者要切入智能座舱将非常有挑战。

正需求高涨的新能源汽车涌现出不少新应用,如车载以太网、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ADAS、雷达等也有突破机会。当然也将与软件和生态有很大关联。

“新能源汽车的趋势是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座舱中将有很多APP,基本采用安卓生态。这就是为什么高通具有很强黏性和话语权、控制权。”彭剑英分析道,因此总体来说在车用进展方面,先后顺序大约会是:总线控制系统、电池管理、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而智能座舱会偏后一些,由于其对软件和生态会有更强依赖。

“高通有上千人的团队做软件积累,但是国内新公司要切入非常不容易,比如大算力、智能驾驶、辅助价值的软件生态并不统一,在不同细分领域其实都有机会。”她表示,从域控、车身控制、到座舱,这将是一步一步发展的过程。

怎样驱动在高性能领域落地?

随着ARM在数据中心领域已经有相当进展,那么后来者RISC-V在高性能应用领域是否全无机会?并非如此。

北京嘉楠捷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汤炜伟指出,一个新架构要深入到原有市场,往往都是遵循“从低到高”渗透,比如IoT-智能机-PC-服务器这种路线。

(第二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现场观众的判断,图源:主办方提供)

只不过RISC-V可能会略有区别。由于C端的用户数量庞大,对于软件完备度要求极高,因此需要体验足够好才能实现。但服务器市场则由于应用相对少,相对会比C端更具进入机会价值,也更具可替代性。

其次是由于服务器的相对软件栈宽度要略窄一些,解决几个软件问题就可以突破市场。“因为这个软件很窄很细,才能体现新架构的性能、功耗、成本优势。”因此他指出,“我认为RISC-V会更先一些去渗透服务器而不是PC,但是在存储上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里合作伙伴的能力和努力。”

而驱动高性能计算领域采用RISC-V芯片的驱动因素很关键,就在于“安全”考虑。

只不过这里的“安全”并非仅仅指外部环境的干扰,也包括这些年来终端厂商都在关注的“多供应商”问题。

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服务器的主流两大架构X86和ARM都被掌握在1-2家厂商手中,这会更容易被视为一种软肋。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产品或者供应能够有不同选择,厂商间良性竞争,才能把整个生态往更好的方向推进。”彭剑英指出。

(作者:骆轶琪 编辑:张伟贤)

骆轶琪

资深记者

关注5G、半导体、智能硬件等前沿硬科技的发展脉络和上市公司财报,尤其是国产力量的崛起;也关注游戏趋势及房地产生态的演变。联系邮箱:luoy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