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陈庆:加强跨市场和跨交易所合作,帮助企业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21对话胡慧茵,视频制作:肖航 2022-12-06 14:0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近年来,新加坡交易所(下文称“新交所”)推出一系列改革政策,持续创新,不断强化自身的吸引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5月蔚来以介绍上市的方式正式登陆新交所,实现三地上市。在拓宽上市渠道方面,新交所也不断做出新尝试,例如去年推出SPAC上市框架,并将二次上市的审核流程缩减至4-6周。据了解,目前新交所上市企业超过650家,其中有40%来自海外。

新交所一方面推出一系列股市改革措施,另一方面,也在稳固自身的多元资产类别策略。

截至今年6月的2022财年,新交所实现营收约11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54亿元),为2000年挂牌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业绩也主要得益于新交所的股票、外汇与大宗商品衍生品的交易量增长。

近日,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陈庆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在谈及新交所成为海外企业上市热门地,未来该如何增强与中国市场合作等话题时,她表示:“新交所作为一个金融基础设施,需要跟各大资本市场强强联手进行联动。我们未来要推动平台上的中介机构和企业,利用好在不同资本市场中的优势,最终(助力中国)实现制度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陈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交所上市企业数创新高

《21世纪》:今年以来,新交所在流动性、活跃度和融资能力方面,表现如何?

陈庆:目前新交所上市公司超过650家。今年内已经有12家企业在新交所上市,总募资金额达到5.72亿新币。按市值来看,在新交所上市的公司中,有40%都是非新加坡的海外公司,当中35%来自大中华地区,另有30%来自东南亚地区。

虽说从绝对数字看,今年的上市企业数并不算很多,但是趋势表现比较优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新交所持续地创新,能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方案。比如去年新交所在亚洲率先推出SPAC框架,今年已经迎来三家SPAC公司上市。

另一方面是新交所二次上市的框架,能够凸显出它的高效性和市场化运作,上市的审核流程缩短至4-6周。

其次是,受投资人关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六大板块,包括消费、科技、医疗保健、海事、离岸服务和能源,以及商品和房地产。一直以来,这六大板块都是新交所重点关注的,表现较为坚挺。截至2022年11月初,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的总回报率是7.4%,相对于其他的主要资本市场,能在经济周期中体现出抗压能力。

第三,尽管今年市场情况和预期有很多不确定性,还能看到成长型的新经济公司在新交所二次上市的势头是非常积极的。比如蔚来汽车的二次上市,带动了造车新势力板块汽车行业的兴趣。同时,我们也配合其他多资产的交易,比如在大宗商品领域,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和整个板块的大宗商品的一揽子服务。二次上市的企业虽然没有新股发行,也没有做新的融资,但它们上市后的流动性其实很好。这些特点将会对二次上市的企业带来吸引力。

很多有兴趣到新交所上市的企业,想聚焦在东南亚或是东盟市场进行发展,并借此拓展它们的国际市场。这对很多成长型的新经济企业和想要寻求国际优质资本的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很好的对接渠道。

《21世纪》:随着宏观环境变化,企业到新交所上市的热度有所提升。截至今年9月,新交所上市数量已超过去年。你如何看待新交所迎来的机遇?

陈庆:首先,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不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RCEP,东盟和中国的互联互通都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寻求创新和激励。

新加坡作为东盟的枢纽和全球离岸人民币的中心,我们觉得是机不可失。在金融资本市场,我们可以为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国企业创造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一个金融基础设施,新交所需要跟各大资本市场强强联手并进行联动。在新交所平台上的中介机构和企业,能够实现利用好不同资本市场的优势,最终实现中国所说的制度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它不仅要体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还需要制度。而我们在制定制度上是有发展经验的,比如新交所跟泰国证券交易所存托凭证的互联互通。我们很希望这些经验能够被借鉴。

目前新加坡拥有5.4万亿新币的资产管理规模,它的增长率非常快,年增长率是17%,有接近80%的资产管理规模是来自于新加坡以外,这就体现了它拥有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覆盖最广的投资人基础,它包括了全球的投资公司,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以及越来越多的成熟散户投资人。

新加坡这个市场不仅人口密度高,而且聚集着年轻群体,所以散户投资人也会逐渐进场。企业能够通过在新交所的上市接触到全球的投资人,作为它们在亚洲获得资本以及获得全球资本的门户。

近年来,中国出海的企业感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前成长性的企业更看重的是能否实现它的估值,实现价值的体现。但现在受大环境影响,大家都吸取经验教训。企业在选择上市地的时候,会更注重考虑选择能长期稳定发展的平台。这些企业对国际化的理解,也会有更成熟的考虑,对上市程序的便利性有更高的要求。

以新加坡本身的生态环境来说,它凸显的特点是亲商。所以新加坡本身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都很高效和友好。这也促使新交所成为国际投资者和管理亚洲资本和风险的首选场所之一。

能够持续提供融资的平台是很重要的。在这点上,新交所也凸显优势,在债券上市和发行方面,都是亚洲最大且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上市平台。

接下来,在逆全球化趋势的苗头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跨市场和跨交易所的合作以及市场国际化的努力,助力整个行业和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

《21世纪》:未来,新交所将如何吸纳更多高质量公司?

陈庆:其实对企业来说,在考虑上市地时,不仅要考虑估值,还要考虑整个营商环境。因为上市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企业还要持续融资,实现业务的战略发展。新加坡作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同时还有很高的信用评级,可以作为一个可利用的平台。我们也看到,东南亚本地的独角兽在新交所上市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会给这个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

其次是,新交所本来也是一个外汇及衍生品的交易平台,可以接受包括新元、美元、离岸人民币等多币种的股票交易,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币种进行上市和融资,来降低投资人的汇兑风险。而对于到新交所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也不需要额外的持续上市要求,极大降低了企业上市后的合规成本。

过去三年中,在新交所上市的公司通过二级市场筹集的资金是IPO时的7.4倍,这就说明了成长型公司能够在新交所的整个市场周期中筹集资金,以资助其扩张和发展。这也是企业价值的体现。

接下来我们考虑的重点是,理解企业和中介机构的目标,持续支持企业的稳定性和风险控制。

作为落地在新加坡的金融基础设施,我们会努力去了解中国企业、机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诉求,同时增强新交所的创新能力。我认为接下来,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将是重要的主题。我们可以在各个资产领域推广人民币国际化,包括证券、债券、大宗商品、外汇,例如在大宗商品领域增强人民币的定价权和发现能力。

《21世纪》:中概股企业到新交所上市现在有哪些新诉求?

陈庆:对于中概股的企业来说,上市只是第一步,它们会更关注后续的一些话题,比方说融资能力、流动性特点等。

过去一年里,我们推出了一些重磅措施,包括65 partners计划,即支持优质企业在Pre-IPO的时候能够得到投资者的关注。另外,新加坡金管局也推出了支持高成长性企业的基金。这两个基金都是在Pre-IPO的阶段去支持这些优质的企业。

另外在流动性方面,新交所也和40多家的做市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让企业在上市后,能够得到做市商的支持,加大流动性。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扩展更多资本管辖区,争取更多互认机制,跟不同的资本市场形成配合。其次,我们跟美交所和纳斯达克签订合作协议,在上市或是ESG数据方面都有扩展的合作,也希望接下来能够实现落地,在行业发展方面提供更多支持。这些也是我们更大力度吸引中概股到新加坡上市的举措。

加速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21世纪》:你如何看待跨交易所的合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陈庆:我认为对于不同的交易所或是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的合作,其实是有很多创新空间的。近期举办的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会议上,新加坡金管局就宣布未来的合作主要围绕两大主题,一个是ESG,另一个是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领域,我们成功实现了两大互联互通,一是新交所和深交所ETF产品的互联互通,二是新加坡和中国将扩大绿色金融和资本市场合作,两国的证券交易所也将携手推出低碳指数。

此外,我们也在大宗商品领域开展合作,例如新交所的子公司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就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共同研究和开发波罗的海航运指数的期货合约。

这些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的合作内容和方向,目的都是为了把各个交易所的强项结合起来,服务好实体经济。

《21世纪》:近来,新交所还与深交所建立双边ETF联结。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会有诞生类似深港通、沪港通的“深新通”?

陈庆:若有更多互联互通的渠道,将会对企业发展,以及强化包括中国和东盟在内的亚洲市场的经济具有积极作用。

但具体通过什么通道进行互通,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本身互联互通需要一些底层的创新,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资本、资产和业务的流动。

当然在风险的控制上,需要做很多考量。我想说的是,新交所是亚洲首选的交易平台,在风控上有很多经验,所以在创新型的互联互通和制度型的高水平开放上,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拓展多元资产管理平台能力

《21世纪》:此前新交所积极拓展多元资产类别促使股价上扬。新交所为何要发展多元资产类别策略?未来将如何继续深化这一策略?

陈庆:新交所通过多年的产品开发,以及自身的打造和收购,逐渐实现了多元资产的能力。近几年,我们把资产交易平台作为主要战略,也是因为看到市场的需求,即我们想要把新交所打造成通往亚洲和全球的一站式交易门户。2022财年新交所实现了自上市以来的最高营收纪录,增长主要来自衍生品交易,交易涵盖了多元资产类别。这就说明了,全球市场参与者到新交所不仅是进行投资,还涉及到风险管理。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新交所多元资产管理平台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接下来,我们除了继续拓展平台能力,包括数字化、科技赋能,还要把平台做得更加高效。此外,还要通过收购和合作的方式增强平台能力。接下来,我们会把数字化和ESG绿色金融创新作为亮点。

 《21世纪》:新交所是亚洲领先的绿色债券上市地,在绿色投资方面,新交所与中国市场将有怎样的合作空间?

陈庆:发展ESG,强调的是全球化的数据和标准。所以新交所有这个责任进行牵头,通过我们跟别的基础设施合作创造透明化的数据。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基于这些数据去打造ESG标准,并把这些标准运用到金融产品、债券、大宗商品等领域。以后我们会推出更多的鼓励措施,让企业运用好这些标准,而不是让这些标准成为它们发展的制约。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新交所跟很多头部的中介机构以及金融基础设施都建立了战略合作机制。接下来就是要进行落地,盘活资本并让资金流动起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

(作者:胡慧茵,视频制作:肖航 编辑:和佳)

胡慧茵

21世纪经济报道海外部记者

长期关注日韩和东南亚等区域的热点时事动态,掌握海外市场一手资讯。邮箱huhy@21jingji.com,欢迎交流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