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制造业当家”?粤商支招:“链主”担纲攻坚核心技术,数字化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 吴蓉,柳宁馨 佛山,广州报道
2022-12-07 22:1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蓉,柳宁馨  实习生刘明君  佛山、广州报道

12月5日,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在广州召开。这场座谈会的主题是“坚定投资信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会者包括多位粤商企业家代表、广东省政府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

这一高规格会议将制造业列为主题,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广东而言始终是重中之重,而从当前来看,广东也正清晰地将发展目光进一步聚焦在实体经济上。近期,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调研中就强调,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乘势而上,蓄势竞发,争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无疑,广东将进一步强化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推动力度。会前,广东省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发现,当前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投资占比下降过快、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区域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凸显等突出问题和挑战。

会上,来自佛山的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楚慧代表中小企业发声。她希望,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支持,以及通过混改机制让中小民营企业有机会做大做强;来自广州的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则针对智能制造提出,希望加大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育,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建议针对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同时加大国产工业软件发展的支持,以及推进针对智能制造行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希望广大粤商树立必胜信念、增强投资信心,主动作为、抢抓机遇,积极投身制造强省建设,在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中赢得未来。”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会上表示,广东省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充分吸纳省政协调研组的调研成果和各位粤商代表提出的真知灼见,为推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制造业转型要尤其关注中小企业

作为国内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佛山聚集着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数据显示,目前佛山市实有市场主体将近120万户,有着完备的供应链厂商,“佛山制造”销往全球各个角落。

然而,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佛山民营企业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一样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办了二十年,即便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依然面临着大量订单被越南、印度企业分流的压力。这是广东制造业需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优势的缩影。

“传统的生产模式正逐渐失去竞争力,当务之急是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信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高楚慧说,转型过程中企业必然会碰到种种的困难,希望各级政府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多关注中小企业,因为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受到资金、政策、整合能力的制约。

创兴精密是一家生产高端金属结构件的制造商,为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内多家A股上市公司提供一站式优质定制钣金配套加工技术和服务,其所在的钣金行业具有万亿级市场规模。但由于产品属于离散型定制性质,靠传统的“人盯人”方式难以做大做强。企业也曾尝试买了各种各样的管理软件,但由于缺乏“落地性”,并无太大帮助。

创兴精密决心自主研发生产管理系统。历时三年,该公司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以“ERP+PDM+MES”三位一体为架构的数字底座,系统集研、产、供、销于一体,打破信息孤岛,并以此作为基础升级改造智能料库、建立智能物流运输系统。通过数字化转型,创兴精密实现了数据通、网络通、物流通,工厂土地使用率提升80%,员工由230人精简到130人,产值提升100%,利润提升160%,纳税提升113%。

“创兴精密的经验告诉大家,数字化转型助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是可行的。目前,市场上不缺数字化软件产品,缺的是指导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战略步骤。”高楚慧在会上提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要实现核心业务数字化突破,例如引入具有行业特色的云MES工单产品,以较低成本解决车间管理业务,积累数字化基础;第二步是扩大数字化管理,把第一阶段的数字化成果引用到进销存管理、研发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业务,完成全面业务数字化转型;第三步则是数字化向智能化推进,结合数字化管理、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动物流,实现中小型制造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这三个步骤之间是承上启下的关系,其投入可控、效果可控、周期可控,关键点是各步骤要在统一的数据底层框架指导下进行实施。"

同时,高楚慧也表示,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资金和资源整合能力,无论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担保或者资金贷款,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的资金压力和回本压力,还是加大国资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力度,通过混改机制让中小民营企业有机会做大做强,都能助力中小民企实现长效发展。

确保智能制造“双链”安全

孙志强深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行业多年,他发现,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仍面临电机、电控、减速器、伺服马达等高端部件被“卡脖子”,想要在智能制造领域持续取得突破,还需在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上打牢基础。

“和进口品牌相比,我国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在精度、稳定性、耐久性等性能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下游用户往往要求使用机器人‘四大家族’的品牌。这不仅导致产线制造中机器人本体和零部件的采购成本、物流成本等非常高,更使得国产零部件及机器人失去发展的土壤和空间。”孙志强表示。

因此,他向省长建议,聚焦保障产业供应链稳定,通过加大扶持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展的力度,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扶持和培养机器人“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解决核心零部件的供给问题。此外,建议政府通过鼓励、补贴等方式引导中小型示范企业、重点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时使用国产机器人,给予国产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更多机会,提升其应用环境,从发现问题中得到改善,加速提升性能,促进产业生态健康发展。

瑞松科技正处于这一产业生态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不断拓展各种机器人应用于制造业的场景,瑞松科技2021年工程机械业务快速发展,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业务订单量增长迅猛,这也反映出广东智能制造的广阔发展前景。

截至今年上半年,瑞松科技已经有21项核心技术成果应用于市场,取得专利权257项,部分自主创新产品技术水平领先国内竞争对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瑞松科技已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智能焊接、智能装配、激光技术、机器视觉、工业软件、数字化工厂等核心产品和技术,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培育和建设过程中,面向智能制造产业当中智能焊接、智能装配、智能检测、智能物流等全工艺流程研发智能技术及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孙志强还建议,加大国产工业软件发展的支持力度。目前,国内工业软件产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低,发展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相对于海外龙头工业软件公司的巨大资本投入,国内工业软件企业自身能够聚集的资源明显偏少偏弱。

而工业软件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大力推动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的研发设计、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解决中国智造转型升级中的“短板”问题,更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需要。

对此,孙志强进一步建议,广东可以通过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帮助企业降低开发成本、分担开发风险,尤其是帮助企业在应用端进行市场推广普及。例如,依托广州市黄埔区国创中心,加强工业软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机制,加快工业软件创新中心组建;加大工业软件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政策扶持;出台专门针对工业软件的自主创新扶持政策以及在重点企业推广使用的相关政策。“当下,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产业整合,尽快补齐国产工业软件这块短板,推动中国智造水平不断提升。”孙志强说。

(作者:吴蓉,柳宁馨 编辑:李振)

柳宁馨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长期关注大湾区宏观经济动态,聚焦外贸、区域产业及教育。邮箱:liuningxin@sfccn.com,微信:ningxin429412,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