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精准防控升级首周:回归正常看诊节奏 医疗系统有序防疫

21世纪经济报道 唐唯珂 广州报道
2022-12-08 05:00

广州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的同时,医疗系统工作正有序展开,保障市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广州持续进行精准防控的探索。

11月30日以来,广州多区相继发布通告,宣布解除所有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11月30日下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全面、准确、完整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要求,各区正在进一步优化以下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划定高风险区、精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做好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管理、科学开展核酸检测、加快疫苗接种。

12月2日,张屹介绍,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紧推动各项优化措施落地见效,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保障好居民核酸检测需求;二是保障好医疗救治服务;三是保障好应急医疗服务。

广州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的同时,医疗系统工作正有序展开,保障市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扩容发热门诊

据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12月2日起,广州市、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人员凭健康码绿码通行;新入院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办理入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广州已有多家医疗机构作出调整,取消此前“三天三检和24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入院要求,填报健康申报以及根据就医具体情况凭健康码绿码以及24小时或48小时、72小时内核酸阴性结果即可入院就医。

广州某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上周以来,门、急诊基本恢复了,但住院还是要凭借核酸阴性证明。此外,手术仍处于相对减少的情况,需要腾出地方作为过渡病房来使用。

12月4日的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张屹再次表示,每年秋冬季交替都是发热性疾病高发期,加之广州近期降温降雨,骤冷骤热,市内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有所增加。“目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通过加强诊疗区域分区分隔管理,合理调配人手,优化就诊流程以及加强通风消毒等,发热门诊全方位做好接诊工作。”

广州市白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颜泽表示,白云区实施发热病人接诊能力倍增计划,对现有发热门诊按2倍进行扩容,按人口密度增设基层发热诊室,开展24小时运作。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彭劼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12月1日以来,目前医院普通门诊数量实际上只有疫情前2019年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而发热门诊因为疫情后加强建设数量应该有所上升,医院整体运行有序进行中。

对于广州普通门急诊可以凭绿码通行,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此前也曾表示,在门诊看病的病人有可能是感染人群,所以建议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戴好N95口罩,穿好防护服。

目前也已有医院要求门诊医护实行二级防护,包括使用工作帽、工作服、面屏、N95口罩、鞋套、隔离衣、乳胶手套等防护用具。

上述广州某三甲医院主任医师表示,“现在出门、急诊也要求(落实)二级防护措施,比如戴N95口罩、穿隔离衣等。”

医疗机构管理适时调整

在恢复正常看诊流程之后,更要避免盲目涌入医院造成的医疗系统慌乱。

“目前来看,感染了新冠的患者多数是无症状或者是轻症患者,大部分不需要来医院。对于发热的病人,也可以先在家中进行观察,不用恐慌。以目前首周的情况来看,(广州)医疗机构整体运营有序,目前按照相关规定已经取消了新冠纳入院感的情况,但是医护人员及所有在院病人还是每日在拉网式的一轮又一轮进行核酸检测,未来也应该适时调整,避免过度防疫造成的医疗机构停摆出现。”彭劼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12月4日,“健康白云”微信公众号发布“防疫明白卡”指出,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不必焦虑,宜居家,多休息,多喝水,尽量避免外出就医奔波,减少感染风险。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进行自测。

此外,互联网诊疗的普及也能为慢性病患者解决复诊的问题。患者在医院进行线下诊断之后,可以在线上寻求医生复诊、续药,并邮寄药品到家。

杨颜泽也表示,将加快建设推广“云”上医疗,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全力提供便捷优质的互联网诊疗服务。

而对于医疗机构中的管理,更要做到科学化、精细化。

此前,发热门诊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配备了单独的医护人员,与普通门诊互不交叉。发现阳性患者后消杀的时间可以压缩至一个小时,甚至分隔出不同病区,以避免消杀时间带来的就诊不便。

彭劼表示,这类闭环管理目前来看也具备进一步优化的必要。从病毒目前的致病性来看,针对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的情况来说,引起发热的原因不止有新冠,还有多种因素,医生诊断之后应该首先解决患者主要的病因。发热门诊可以正常开展,但如果实行绝对的闭环管理,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但也容易导致除新冠之外的其他病因发热病人的诊治,同时也增加了这些本不是因新冠而发热病人感染新冠的风险,尤其是可能耽误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因此,如何平衡其中的利弊得失,需要进一步优化。

此外,彭劼建议,医院应该适当降低预防成本,防止过度防控。

“我们呼吁,无论是住院的病人还是医生护士,不必再强行检查核酸。防护方面,戴好口罩、注意手卫生,做到一级的防护即可。此外还要做好过渡病房的建设,将新入院的病人和旧的病人分开,以达到最高防疫效率的作用”,彭劼说,医护人员本身就有感染的风险,有些感染了并没有什么症状或者症状很轻,但医院又将整个大楼或病区进行封控,在医疗资源十分珍贵的现状下,容易导致其他患者不能及时就诊和治疗。

广州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认为,医护对于怎样保护自己、怎样预防医患交叉感染已经有了经验,症状重、影响到精神状态的时候,可以请假在家不上班;症状轻的情况下,继续工作的医护知道怎样防护自己、不把病毒传给病人。

重症医学建设稳步提升

应急医疗服务方面,此前,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也表示,“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雨绸缪,近期正在研究加强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建设,进一步提升重症病例的治疗能力。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做好这些准备,我相信广州有能力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目前,广州市有定点、亚定点、方舱医院可用于收治感染者病床数近9万张,以及2000张以上的ICU重症床位的应急储备。

对此,彭劼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这几年重症医学建设的稳步上升,医院配备的床位及专业人员目前来看已经充分。重要的是“平战结合”,将重症医学建设起的医疗资源进行转化,为平时所用。

(作者:唐唯珂 编辑:林虹,见习编辑张铭心)

唐唯珂

产经版记者

重点关注大健康、零售和文旅领域。从基因科技、生物制药、互联网药店到商超数字化,酒店业变革都欢迎来聊,邮箱:tangweike11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