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加强金融数据要素标准化,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12-09 05:00

许余洁(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

肖馨(联科熙和碳中和产业战略研究院秘书长)

庞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碳中和研究所所长)

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形态是数字金融,数字金融要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金融应该为碳中和产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服务。

实体产业数据标准化,提升有效投资与金融服务。金融行业天然具有数字基因。金融行业与数字的结合,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金融的核心要素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化,金融业历经货币要素时代、资本要素时代与信息要素时代,以及当前的数据要素时代。数据已成为连接实体产业和金融市场之间的纽带,而金融科技是承载这个纽带的产业。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无论是给企业放贷款,还是进行股权投资,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金融机构实际上对这个企业很不了解,银行或投资人很难确认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能力,这是在国内外投资都会遇到的问题。投资机构与被投企业掌握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投资机构通过企业提供的材料和报表,很难充分了解企业的完整情况。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也被称为“柠檬问题”,是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命题。如果金融机构获取的数据信息中能够体现企业的整体运作状况,使得企业获得更高的评级或贷款授信,那么企业的金融价值就因这些数据得以实现。同时,企业也可以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优化,降本增效,进一步挖掘新的商业机会,开拓新业务。

把一个非标准化的数据变成实时的、完整及时的标准化结果,是一个从数据采集、治理、分析到应用的过程。标准化的真实数据,对金融机构来说才是有价值的,正因如此,企业才有动力来改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当然,这也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实现过程也有很大的难度。

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要求与数据标准化需求高度契合。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只有两类资产相对容易获得融资:一是主体类(如大型企业的债权、股权),二是大宗商品类,它们的特点是标准化、规模大。但中小企业和碎片化的资产,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通过数据的标准化提升企业的金融价值需求,这一逻辑与金融行业中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逻辑非常相似。资产证券化是一个金融产品,它将非标准化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作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变成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其中包含明确的定价、标准化的信息披露、评级体系,还有交易场所。其本质是将碎片化的、标准化程度低的资产打包并结构化,变成标准化程度高的、流通性强的大类资产,实现期限、信用与流动性的三大转换,进行以资产信用为基础的融资。但是,目前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依旧很大程度依赖于主体信用,如果有更多基于底层资产层面的信息与数据,这一情形就能得到改善。所以说,金融市场上数字经济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可谓是相得益彰,资产证券化本身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一个直接融资渠道,是通向数字经济的桥梁。

通过数字化,资产证券化市场可以构建更加有效的信用体系,在积累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合规和风控,让投资者挖掘企业及项目资产数据的价值。那些容易标准化或者能够走向标准化的基础资产就有了证券化的优势,这也是我们可以通过发展资产证券化来实现“非标转标”的经济价值所在,只要非标准化的市场成本超过市场交易带来的好处。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特别重视资产层面的信息披露,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明确了基础资产比如贷款文件和程序的标准化,实现了信息的数据化、电子表格化。

通过资产证券化,打通碳中和领域的产业链与资金链。我们以海外光伏电站开发为例,主要分为项目获取、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电站运营四个阶段。假设需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来完成前三个阶段,建成后将电站卖出才能实现资金回笼。现实中,这样操作非常困难。首先,在土木工程阶段,由于海外对于环保的要求非常高,资金和时间的投入远超预期;其次,在电气工程阶段,获取项目贷款的难度很大,光伏电站是纯项目融资,光伏板质量担保的企业寿命无法达到银行要求;最后是电站的投资者,由于光伏电站在十年前仍是新兴市场,即使建成,也很难找到适合的买家。

现在,通过发行REITs,作为投资人在新能源项目的退出渠道,加上融资租赁与供应链金融为底层资产的证券化融资方式,可以直接打通碳中和基础设施融资链条,形成一个完整的资金链。继续以具有稳定盈利模式的光伏电站为例,在电气工程阶段,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及相关证券化,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向银行方贷短期贷款,以较低的短期利率确保项目成本可控;在土木工程阶段,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及相应的资产证券化,可以约定退出机制与退出时间,更好地吸引私募基金加入。这样,光伏电站项目从开发、建设到运营等阶段的资金链条就完整了。

(编辑:陆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