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大产业,瞄准制造业当家重点方向——论新征程上坚持制造业当家①
南方日报评论员
今年1—10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3%,其中制造业增长2.9%;而在重点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增长28.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数据充分表明,强大的制造业是支撑广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广东制造业前景看好。按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新征程上坚持制造业当家,要抓大产业,瞄准重点方向,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抓大产业,要做强支柱产业。制造业支柱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也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地位重要。截至2021年底,广东数字经济规模达5.9万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99万亿元,连续27年居全国首位;近10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0.7%,低碳经济发展卓有成效;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总量的13.8%,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做强支柱产业,就要围绕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海洋经济、低碳经济、文化经济、健康经济等,瞄准广东具有领先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加大培育力度,再打造若干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分门别类研究转型升级路径,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光芒。
抓大产业,要做大新兴产业。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集群化产业布局、网络化协同创新、群体性技术突破成为产业发展的大趋势。2020年9月,广东部署建设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立足全省产业发展基础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跃升,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在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广东共有7个集群上榜,数量排名全国前列;2021年,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额1404亿元,在全国占比12.5%,正逐步成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布局中的第三极;今年11月,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销量跃升全球第一,在新能源赛道上不断刷新“加速度”……目前,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打下坚实基础,未来也是坚持制造业当家的重点发力方向。做大新兴产业,就要以推进建设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为主轴,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加力发力,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广东制造新蓝海。
抓大产业,要塑造未来产业。所谓未来产业,是指引领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所形成的产业。尽管未来产业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但具有高成长性、战略性、先导性等显著特征,有望形成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并驱动经济社会变革式发展。加快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有利于抢占先机,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竞争新优势。11月28日,科技部、教育部同意批复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其中,广东“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成功入围。该科技园是全国首家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的未来产业科技园,也是广东第一家未来产业科技园,为广东培育未来产业提供了重要孵化平台。塑造未来产业,就要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瞻谋划,强化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深海空天等领域抢占制高点,在战略必争之地强化掌控力、主导权,让广东制造业基业长青。
抓大产业,要强化区域产业布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就区域而言,广东既有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强化区域产业布局是重要途径。新起点上强化区域产业布局,要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在更高水平上推动珠三角产业链条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延伸、与国内国际重点地区的产业协同,打造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以格局之大承载产业之大。“政府推动”,主要是充分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建设,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强化用地、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为企业到粤东粤西粤北投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企业主体”,是要充分发挥广东省属国企、珠三角市属国企、大型民企、各类外企和相关商协会的作用,充分尊重企业意愿,由企业自主决定是否投资、往哪里投资、向哪些领域投资;“市场运作”,则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短期有效果、长期可持续和企业可盈利;“合作共赢”,就是既要有利于增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实力,也要为广大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实现双赢。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加快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广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坚持制造业当家,增强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战略定力,持续推动做强支柱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塑造未来产业、强化区域产业布局,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一定会更加挺拔!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倪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