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卫认为,放眼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未来,其最终离不开创新。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清洁能源智慧化和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模式创新,使新能源应用端成本进一步降低,以更低价格惠及人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硕 北京报道
12月14日,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2年会暨广东民营企业百强峰会正式召开。
本次活动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汇丰银行战略支持。会上,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发表了题为“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赋能清洁、智慧能源造福人类美好生活”的主题演讲。
张传卫表示,全球能源版图深度调整,绿色低碳已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旋律。近五年来,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全球新增发电量的60%左右,其中,以中国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居世界首位,随着发电量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新能源已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
张传卫认为,放眼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其发展最终离不开创新。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清洁能源智慧化和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模式创新,使新能源应用端成本进一步降低,以更低价格惠及人民。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能源、新型储能、氢能等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
张传卫认为,新能源发展与传统的化石能源发展有着本质区别。“化石能源的核心是开采,依赖资源禀赋;而新能源的本质是制造,技术创新是基础和源动力”。
张传卫将技术创新归类为三点:产品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和运维技术创新。
张传卫分享表示,明阳集团先后攻克了海上超大型抗台风风机技术、海洋能源和海洋工程系统技术、深远海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高端核心部件等一系列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去年,明阳集团发布16MW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机,其一台每年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在工程技术创新方面。明阳集团自主研发设计了海上大型漂浮式基础,实现了工业化数字制造、模块化施工,岸上组装整体托运到目标海域,减少海上作业时间和建造成本,为深远海风电的规模化、经济化开发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运维技术的创新上。明阳建立风电场全生命周期智能需求管理,以大数据、5G传输、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为手段,运用数字及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智慧管理、无人值守风场,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与智慧化运营服务。
依靠突出的技术创新实力,明阳的风电装机量节节攀升。截至目前,明阳的全球累计装机超过30GW,投运近500个风电发电项目,累计生产的清洁能源可以供一个2000万人口,相当于深圳规模的城市使用15年,环境效益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万吨,再造森林2500万立方米。
模式创新帮助新能源拥抱平价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清洁能源与工业智能相结合的智慧能源浪潮席卷而来。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同时,还要通过模式创新使新能源拥抱平价时代,以更低的价格惠及人民。”
张传卫表示,明阳集团全力推动新能源技术高端化、应用场景化、产业生态化。已开工建设的内蒙古通辽项目是全国首个智慧能源创新模式和标杆示范项目。
明阳集团目前掌握最先进的异质结、钙钛矿光伏技术,今年将形成GW级的产能。
张传卫认为,中国广袤的农村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可开发潜力分别超过15亿千瓦和1亿千瓦。全国69万个行政村,如果有1万个村庄在田间地头、村前屋后装2台5兆瓦风机,全国就可实现1亿千瓦装机,不仅完全满足未来农村新增电力需求,且有力促进新能源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在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上,明阳与中石化、中海油、宝武钢铁、巴斯夫等高耗能企业合作,提供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满足传统产业不同应用场景的绿电绿氢需求,打造垂直化高效化产品服务体系。与之同时,明阳还率先推动太阳能与建筑深度融合,我们的新一代碲化镉薄膜光伏技术,BIPV产品已在2022北京冬奥会速滑馆等国家重大项目中得到示范应用。
张传卫还表示,模式创新还包括海洋能源模式创新和国际合作模式创新。
“我们推动以海上风场为基础平台的海水制氢、海洋牧场立体融合开发,实现‘海风产绿氢、氢从海上来’。明阳正携手各方稳步推进海上三峡的大基地建设,同步驱动核心尖端技术、大型工程装备、复杂工程管理等快速发展,带动形成万亿级海洋能源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在国际合作模式创新上,明阳集团和丹麦、德国、挪威、英国在内的多所知名大学、国际认证测试机构开展技术合作、资源协同和供应链体系建设,进行海上风电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创新。作为国内首个向欧洲出口海上风电机组的企业,明阳的产品已销往日本、韩国、越南、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巴基斯坦,促使更多地区风能资源得到高效开发和利用。
“绿色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期待携手各国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世界,希望更多的新能源企业携手创新,以实际行动支持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全人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张传卫称。
(作者:彭硕 编辑:巫燕玲)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