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海的特斯拉、合肥的蔚来、广州的小鹏、深圳的比亚迪相比,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缺少一张能够打得出手的“王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杜巧梅、实习生陈一豪 报道
重庆以工业立市,是一座典型的重工业城市。而汽车产业则是重庆工业的重中之重,是重庆经济的支柱之一。
从2009年开始,乘着中国汽车产业飞跃式增长的势头,重庆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重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重庆汽车的产销规模从2009年的118.65万辆,到2015年已经增长至304.51万辆,成为全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基地。
2016年,重庆创造了一个巅峰时刻,汽车产量达到315.62万辆,位列全国第一。就在同年,重庆市全年GDP以10.7%的增幅领跑。
也正是因为这组亮眼的成绩单,重庆被塑造成中国的“底特律”。
不过,好景不长,此后的几年里,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重庆汽车产业遭遇断崖式下滑。
转型,迫在眉睫。
当小米落地北京,上海手握特斯拉,广州重仓小鹏,合肥拿下蔚来,杭州押注零跑……“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角逐战役早已打响。面对波涛汹涌的新能源汽车浪潮,重庆也并未缺位。
9月18日,赛力斯问界新能源汽车升级项目落户两江新区,预计将于2023年四季度完成建设投产,规划年产能超70万辆,将是全球范围内产量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基地之一;10天后的9月28日,重庆两江新区再次与长安汽车签署合作协议,长安科技项目和长线智能项目正式落户两江新区,项目计划投入285亿。
而锚定“构建万亿级汽车产业”和“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双重目标,重庆能否重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智能汽车高地?时间会给出答案。
(作者:杜巧梅,实习生陈一豪 编辑:张明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