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进化论:梯度式培育促优企成长 如何让新粤商走向“世界一流”?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黄浩博,实习生秦翔昊 广州报道
2022-12-16 05:00

截至今年11月,广东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500万户,规模位居全国首位。企业之间的协同竞争,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态关系,而维持“生态”的有机运转,离不开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式培育。

美的洗碗机工厂,这里同时对接着上下游300多个供应商的生产库存信息,在云端就可以实现原材料的调配。作为工厂上游的供应商,广东赛普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也搭上了数字化转型的“快车”。

“利用数字化平台,我们可以精确排单,实时地抓取客户订单需求,就不会造成多生产、多积压的问题。不仅慢慢消化掉库存,通过云端数字管控,企业整体生产效率还提高了30%。”该公司总经理助理俞欢怡表示。

截至今年11月,广东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500万户,规模位居全国首位。企业之间的协同竞争,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态关系,而维持“生态”的有机运转,离不开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式培育。

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新望认为,大、中、小企业比较协调、匀称是广东经济的一大特点,广东要做好“大和小”的辩证关系,鼓励、引导中小制造业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补强广东整体的大产业。

如何用好1500万户市场主体撑起广东“制造业当家”?近年来,广东不断探索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一体化产业政策体系,并着力打造“群—链—企”工作架构,对“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三类企业,分别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三大培育工程”和“百千万计划”。这保障了企业的梯度衔接,也构建起了现代产业体系。

这也构成了广东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一大关键路径,近期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亦进行了系统部署,强调要“抓大企业”,推动形成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型企业承天启地、小型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生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链主”企业带头

2021年,广东“链长制”的雏形初现,当中最具特色的一点是,广东“链长制”定向联系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协调推进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等培育建设。

产业集聚是“链长制”形成的基础。在推动产业集群做优做强的同时,广东“链长制”将点状的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展为链状的产业联动,实现企业间的融通协同发展。

依托“链长制”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很快在各地铺开。其中,广州围绕21个重点产业链制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创新性地提出“链长+链主”的双链式“链长制”,由政府层担纲“链长”、企业层担纲“链主”,打破了仅产业部门管产业的惯性思维,坚持全市“一盘棋”协同发力。

今年初的疫情中,“链长制”对保障企业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汽集团是广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疫情期间通过加强与零部件供应商及经销商的紧密协同,不仅优化零部件供应体系,争取零部件尽快恢复正常供应,确保各主机厂尽早挽回生产计划,还根据市场变化调整销售节奏和供需计划,确保终端销售稳定。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方面,江门也建立了15条重点产业链“链长”“链主”协同机制,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聚集国内外工业产业供应链生态各方优质资源,对接本地企业需求,促进本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链主”的企业不仅要梳理产业链供应链弱项短板,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招商重点,更重要的是需要牵头组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作为广州市人工智能等多条产业链的“链主”单位,广州无线电集团释放出强劲的带头效应。

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无线电集团成员企业广电运通的新一代AI智能产业基地一期将在明年投入使用。这里将成为广电运通全球智能设备生产中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金融科技创新运营中心、人工智能创新研究中心四大中心,着力提升企业智能制造生产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东莞在今年也提出将重点加强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鼓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在第三代半导体、新型显示、新能源电池行业应用等领域试点开展产业技术联动攻关。

广东省提出,对获得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称号的企业纳入“省长直通车”范围,定期梳理汇总“链主”企业诉求,完善企业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从目标来看,到2025年,广东将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形成省级“链主”企业60家左右,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扩展至超100家。

作为锂电产业头部企业,欣旺达副总裁梁锐表示,大湾区在锂电全产业链培育了众多的龙头企业,居于领先地位,未来要进一步构建一个有活力的、可持续的、战略性的产业生态体系,必须发挥好链主企业的作用,推动协同发展。

“专精特新”跟上

圈定产业集群、描绘产业链图谱,落实至企业,广东在培育企业发展生态方面,形成了从“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群—链—企”架构。

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广东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广东正打造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衔接。

今年8月,广东省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企业名单出炉,累计448家粤企入选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名单。

作为制造大省,广东的“专精特新”企业广泛分布在高端装备、医药生物、化工材料、新能源等众多制造业领域,对产业链供应链发挥着重要的补链、强链、延链作用。

今年8月,广东省工信厅发布《广东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细则》),明确了优质中小企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梯度衔接组成。“十四五”期间,广东全省将推动培育十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千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广东鼓励大型企业将优质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开放产业集群图谱,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TCL集团打造的“简单汇”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入选了今年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典型模式案例集,该模式运用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带动解决了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产业园区作为企业发展的载体也通过搭建平台,通过创业服务、产业链支持等方式,打通创新创业双向转化渠道,重点在链上延伸孵化中小企业。南方软件园行政办公室负责人叶秀梅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主园区内200多家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七成以上,近期孵化出了“全志科技”“汇金科技”“虹桥高科”等6家上市企业。园区帮助企业连接上下发展链条,对接央企的资源,通过积极举办活动,拓展小微企业触及的资源范围,对接需求。

据了解,广东也正推进新粤商培训工程,着力建设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载体,培育认定22个国家级、93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培训、技术检测、创业、融资等方面服务。

通过“创客广东”大赛,广东也发掘未来的“明星”企业。据了解,前五届“创客广东”大赛50强项目中88%的项目已在广东实现产业化落地,41%的项目与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实现对接合作,催生出一批细分领域中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企业。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认为,广东要形成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中小企业承担不同角色的分工体系,催生更多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增强广东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让产业集群迸发出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黄浩博,实习生秦翔昊 编辑:李振)

黄浩博

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关注文旅、交通、科技、新零售、海洋经济等领域,紧盯大湾区产业转型及城市发展。欢迎交流!邮箱:huanghb@sfccn.com;微信:1581885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