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互惠经济与企业ESG实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12-17 05:00

传统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实践一直以使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这种做法越来越不合时宜,而且远离社会和谐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宗旨。股东投资设立企业,固然对经济做出了贡献,但是只突出股东一方的贡献,而忽视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政府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是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和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企业应该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兼顾造福人类和地球,已经逐渐成为共识。

资料图

近年来,国内外都在提倡和推行企业ESG实践。布鲁诺·罗奇提出了一个挑战几乎贯穿了整个近现代经济社会和商业准则的经济学观点——互惠经济学。科林·迈耶与布鲁诺·罗奇最新出版的《互惠经济》介绍了罗奇自2007年主导的“互惠经济”项目,阐释了一个重要观点,即世界上许多最紧迫的社会和环境问题,都可以通过商业手段解决,同时为企业本身提供强大的财务收益。该书通过15个案例介绍了企业如何执行互惠经济的理念,以及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互惠经济的实验来自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企业的正当利润水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管理方法的创新,即创建一套替代传统财务体系的非财务管理指标。互惠的企业伦理并不意味着只强调企业“做善事”,其宗旨仍是为了支持企业取得更好的经营业绩或者更好的社会效应。企业采取互惠经济原则,未必能在短期内获得财务上的良好表现,因此,这种实践本身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能表现为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之所以有此必要,是因为现代企业需要在其所处的社会中建立信任,并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实现协同。互惠经济改变了企业衡量“成功”的标准。

互惠经济里需要一个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来协调各方利益,整合各方资源以实现确定的多个目标。理论上讲,这个起核心领导作用的利益相关方不一定是企业,也可以是其他组织。而在多样化的企业和经济领域中实施互惠经济,路径和方法应该是不同的,应该对具体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在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之后,企业可能得出一个包含十多个利益相关者提出的100多个诉求或痛点的清单,有些需要直接干预,有些通过合作来解决,还有一些需要暂时搁置不理。企业实施互惠经济的商业模式,需要借助专门的管理会计工具。本书介绍了互惠损益表制作的示例。该表与传统的损益表不同之处是需要在计算净利润时,加入“人力、社会和自然资本的创造和折损”作为调整项。如何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这些非财务指标转换成可比较和用金额量度的指标,这是构建互惠损益表的关键。对于这类资本的创造,作者给出的方法是逐年设定ESG专项预算,再根据当年ESG指标的完成率乘以预算金额折算出这类资本增值,这项金额最高等于预算值。而对于这类资本的折损,作者建议以ESG指标造成的财务影响为基准,每年调整,乘以当年核算的每单位资产假设补给成本(对应补偿这部分资本消耗所需的投资额)。将这两项加总,用于调整财务利润,即可将互惠经济纳入量化考核体系。对于采用互惠损益表的企业来说,这个调整项开始是负数,如果顺利的话,会逐渐转为正数,从而起到改善企业经营业绩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企业里实施互惠经济活动时,有必要强调一些重要的原则。首先,要讲互惠损益表这种管理会计工具作为企业内部经营单元改进的工具,只用于该单位进行纵向对比,作为量度和激励该单位进行作业改善的参考。由于各个单元之间的业务和工作范围不同,横向比较有时不可行,而且横向比较可能滋生弄虚作假等道德风险。其次,在各个单位设定每个阶段的非财务经营指标和检查完成情况时,需要来自外部的干预和监督,保证目标设定合理,且完成情况的判定是客观和科学的。最后一点是,管理会计无法取代财务会计,企业对外公开的财务数据仍需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和编制。和企业内部单位之间无法用互惠损益表进行横向对比的原因一样,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更大,更缺少相互比较的客观标准和基础。企业只要树立了良好健康的ESG文化,类似互惠经济这样的实践不一定要作为企业自我标榜的工具,而应该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哪怕暂时不会对经营业绩起到推动作用,也应坚信公司需要合作伙伴的成功来实现自身的发展。文/郑磊

(作者系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行为经济学和金融教授)

(编辑:杜尚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