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积极推动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12-17 05:00

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楼市复苏也将为整体经济好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时表示,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

刘鹤指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中央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对于仍然处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由需求决定的,要持续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对于经济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因此,房地产作为系统性重要支柱产业,必须平稳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

此前,为了实现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监管部门给予地产企业几年时间逐步降低债务杠杆,从而增强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多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也引起部分人炒作,居民债务率上升过快。在这种特殊的全球货币环境下,楼市容易制造泡沫。因此,有必要通过调控政策避免楼市大起大落。

以美国为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日表示,美国在疫情期间的房价上涨属于“房地产泡沫”,过低的按揭贷款利率,以及人们想要离开城市、搬到郊区居住的想法造成了房价持续上涨,并成为推动通胀的主要力量。但随着今年以来按揭贷款利率大幅上涨,楼市进入了调整期。达拉斯联储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的美国房价比2005年和2008年更加脱离基本面。美联储面临既要防止通胀又不能刺破楼市泡沫的艰难任务。如果中国楼市也面临这种骤然起伏,面临的风险将可能比现在要大得多。

中国楼市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去年下半年楼市降温后,今年年初部分地方疫情反复导致全国经济增长出现下滑,再加上俄乌冲突与美联储加息引发全球资产价格、商品价格以及各国汇率都出现剧烈波动,导致国内外整体宏观环境挑战加剧,冲击了市场预期和信心,再加上一些房企流动性与债务出现问题,导致市场下行压力持续。

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助于消除市场上的一些错误认识,以及认为房地产业不重要或者遭受打压的观点。正因为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通过调控避免风险,既要防止过热又要避免大落,既不能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也要避免楼市出现下行风险从而影响宏观稳定性,要实现健康平稳发展。近期监管部门密集出台房地产扶持措施,信贷、债券和股权“三箭齐发”,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与股权融资等。中央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说明稳定市场的意志是坚定的,正在创造有利于楼市回暖的金融和市场环境。

日前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未来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培育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等。这表明中国提升城镇化水平的战略将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足够的需求空间。

随着疫情对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干扰逐渐退场,同时中央及各地方积极推动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中国包括住房消费在内的需求将得到修复和恢复性增长。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楼市复苏也将为整体经济好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