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关键是改善预期、提振信心,把握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
庞溟(经济学博士、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对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这次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涉及的内容可以说远不止2023年、也远不止经济工作。
把握和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
会议依然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稳定、发展、安全的关系,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性,强调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着重点。这些目标都与“稳”有关,但是又涉及到辩证地看待、把握和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以稳求进、以稳促进、以进培稳、以进固稳。
在稳的前提条件和先决要求下,才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稳定增长。在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大环境下,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才能更好地改善预期、提振信心,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为大变局中的社会变革、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提供强劲动力,才能更好地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注入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
会议提出“六个统筹”,要求协调和处理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质和量、供和需、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国内和国际循环、当前和长远等多个维度、多种角度、多对关系,可以说把对未来一年经济工作的部署,提升和扩展到更长的工作跨度、更广的工作范围、更深的工作要求。
“六个统筹”“从战略全局出发”“要坚持系统观念”等表述,都体现了观大势、顾全局、谋长远、干实事的工作导向与工作能力,体现了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格局,体现了总体观、系统观、全局观、战略观的高度和发展思路。
预期是先导指标,信心是前置条件。着力扩大内需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可以能更好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两个毫不动摇”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多年来基本经济制度的成功经验,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市场与全球市场进一步协调发展、互惠互利,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能更好地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把这五个方面的工作理解好、把握好、执行好,就能增强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力、聚力、活力,就能加快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就能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和透明度,就能通过提振信心、提振预期来提振经济、增强经济内生动能、巩固经济恢复基础、释放更多增长动能。
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全社会活力
预计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将针对社会有效需求偏弱的矛盾,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支持,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居民部门预期,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着眼于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复苏,增强经济内生动能,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全社会活力,对冲疫情散发多发对经济恢复节奏和政策接续发力的外在冲击,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兼顾短期和长期并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的关系,兼顾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并处理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范通胀升温潜在可能的关系,兼顾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并处理好投资、消费、就业、汇率等宏观政策权衡维度的关系。
在延续货币政策稳健基调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更侧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部署、使用、加力,以便于重点领域更受支持,货币政策、流动性投放、信用传导更为精准、高效、科学,做到精准发力、充足发力、靠前发力。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状态,保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进一步引导政策利率下行,努力带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企业贷款利率、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步下行,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更好结果。
预计后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加力提效,在保证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预算内财政有可能保持更大的扩张力度,支出政策优先度将高于收入政策,且将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针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诉求,财政赤字率、专项债额度、发行特别国债概率、调入资金和国企利润上缴的比例和资金使用效率均有提升空间,通过发挥财政促投资带消费、稳经济调结构的撬动作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为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有望支持基础设施投融资、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结构性发展机会。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在房地产方面,会议指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稳”字当先,以稳为先、以稳促保,重申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推动房地产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保”字托底,以保为要、以保固稳,要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为保证,要以保证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依归。
“进”字引领,目标明确、方向明晰、统筹协调、精准施策,以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为依托,以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震慑,以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为宗旨。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推动房地产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这一政策表态既是基于对目前房地产行业形势的判断和考量,更是为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联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可以预计有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努力确保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应当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和货币、财政、土地、税收、产业等相关政策的制度化、体系化、连续性、稳定性、可预期性,应当以稳为主、循序渐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政策调整,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冲击和影响,以稳定居民的预期、收入和购房意愿。
二是坚持“房住不炒”,保障刚性需求、实现住有所居。有条件的城市可继续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调整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政策,并适时考虑针对刚需群体采取下调首套住宅贷款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有序缩短按揭贷款审批与放款周期、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或以公积金覆盖首付的比例、减免交易税费、提供购房补贴、逐步降低落户标准和购房门槛等差异化支持措施,更好地提振购房者信心、稳定购房者预期。在重视稳定商品房市场的同时,也必须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并以人口流入规模大、房价水平高的城市作为政策重点,加快探索和发展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为更好地满足刚性住房需求提供助力与补充。
三是在发展中保障、支持和改善住房需求,在房地产发展从增量时代逐渐转向存量时代的大环境下,针对重点城市改善型居住购房需求比例有所提高的客观事实,优化调整限制性政策、有效降低换房和购买二套房成本、合理有序释放改善型需求,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四是引导基本面稳健扎实、现金流优异、财务安全性高、抗风险能力强的优质房地产企业,提升销售和回款质量,并继续探索新的、高质量的、可持续的业务增长点,并妥善处理在过去的高杠杆高增长模式下难以自救的、无法主动完成业务调整和经营转型的房地产企业被市场自然出清和淘汰。
总的来说,应当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改变的前提下,尊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性差异、共时性差异,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调控方式的因城施策、因时施策、分类指导、集约高效、纠偏微调,压实落实各地房地产调控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既要立足当下以应急政策夯实住房市场筑底复苏的态势、缓解行业当期压力,又要放眼长远以有效措施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培育行业未来健康发展的根基,更好地解决居民住房难题、满足刚性住房需求与合理的改善性需求,实现稳增长、防风险、促发展三重目标。
(编辑:陆跃玲)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