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x
- 1.5x
- 1x
- 0.75x
1x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12月20日,第十七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主题论坛举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党委书记、总编辑邓红辉发表致辞。
邓红辉表示,2022年通胀成为了全球宏观经济领域的关键词。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屡屡刷新纪录,欧元区CPI近期向上突破10%,美国月度CPI同比持续高于7%。
有研究显示,将CPI核算方法调整至可比口径后,本轮美国通胀高点已接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通胀”时期。为抑制通胀,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延续收紧态势,表现为发达经济体持续加息,但这加大经济下行风险,2023年发达经济体或走向“滞胀式”衰退。
邓红辉续称,在海外高通胀的背景下,中国CPI同比涨幅仅有2%,仍处于温和可控的区间。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应对疫情期间没有“大水漫灌”、超发货币,另一方面得益于粮食丰收和能源价格的稳定。
邓红辉表示,为稳增长和稳就业,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及时加大了实施力度。财政政策方面,在原定3.65万亿新增专项债的额度上盘活5000亿存量限额发行专项债。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两度降息合计20BP、两度降准合计50BP,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央行还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绿色发展的支持。
此外,各财经部门还联合推出了74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不过,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略低于预期,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市场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将在3%左右,而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明年宏观经济有望恢复至5.5%左右的潜在增长水平。
邓红辉称,经过近年来的集中攻坚,我国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在处置风险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都在改进办法、出台制度,力争“走在市场曲线前面”。今年4月,金融稳定法对外征求意见,月底即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审议。金融稳定法的推出有助于健全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织密增厚金融安全网,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邓红辉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第一条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呼唤高质量的金融。这需要金融业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小微、绿色、养老等薄弱环节的支持,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作者:杨志锦 编辑:曾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