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赵雅南北京报道 当地时间12月19日凌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落下帷幕,会议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称“《框架》”)。
联合国官网显示,这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框架》)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保护地球上30%的土地、沿海地区和内陆水域。作为此次大会最重要的目标,《框架》的里程碑意义可以被视作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里的《巴黎气候协议》,该框架旨在到2030年转变人类社会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并确保到2050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愿景。
会议除了《框架》和相关的监测框架,还通过了关于资源调动和技术科学合作及支持其执行的决定、关于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的决定、关于DSI的决定等一揽子文件。
当地时间12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达成的《框架》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一步。古特雷斯表示,《框架》可以促进对生物多样性的外交努力。他呼吁所有国家遵守并执行《框架》。
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黄润秋说,历经4年,我们终于来到了旅程的终点。“我们手上的一揽子文件能够指引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共同遏制并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让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并惠及全人类。”
为保护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提供关键资金
本次COP15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包含两个阶段会议。第一阶段会议2021年10月在中国昆明举行,第二阶段会议于当地时间12月7日至19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
去年,在中国昆明举办的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来自9个国家的元首和99个国家的部长通过了《昆明宣言》,会议推动达成了中国民间25.5亿人民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承诺,成为COP15第一阶段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有力地支持了“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和行动。
刚刚闭幕的COP15第二阶段大会上,196个缔约方签署了《框架》,该协议为生物多样性的修复制定了目标和计划,主要包括加大保护力度、尽可能可持续利用资源、对自然资源的分享更平等、增加财政支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谈判代表们在19日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达成了一项历史性协议(即《框架》),这代表着保护世界陆地和海洋的最重大努力,并为保护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提供关键资金。报道称,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部长和政府官员大多同意,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成为当务之急。
《协议》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承诺到2030年保护30%被认为对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陆地和海洋。目前,17%的陆地和10%的海洋受到保护。
“这个‘框架’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历史性地将DSI落地路径纳入,历史性地决定设立‘框架’的基金。”黄润秋说,“可以说我们正在采取果断的行动逐步迈向愿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Achim Steiner)称,这是一项“历史性”协议,并敦促各国推进该协议。“这项协议意味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期待以保护我们的地球、尊重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的权利的方式,在制止生物多样性丧失、保护和恢复我们的土地和海洋方面取得真正的进展。”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声明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成果,国际社会现在有了保护和恢复自然并可持续地利用它的路线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诺生(Inger Andersen)在闭幕式全体会议上说:“该框架及其相关的一揽子目标、具体目标和融资目标,只是重新调整我们与自然界关系的第一步。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标准是我们在落实协议方面取得的进展。”
中国为生物多样性谈判注入动力
中国作为在蒙特利尔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主席国,负责发布基于过去两周谈判的草案文件,作为供各方随后讨论的最佳折中方案,并为协调各方最终达成一致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框架》是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即将在蒙特利尔结束的前一天提出的。美联社报道称,在这次会议上担任主席国的中国早些时候公布了一份新草案,为不时引发争议的谈判提供了急需的动力。
在联合国就一项新的全球自然保护协议进行的谈判进入最后48小时之际,中国18日发布了一份拟议文件,该文件将对关于保护世界野生环境和物种的协议产生影响。
在中国的引领和推动下,各缔约方在“框架”目标、资源调动、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等关键议题上达成了一致。
当地时间16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高级别会议期间,举办“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主题边会。边会围绕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展望,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调动,以及多边合作平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促进作用等议题展开对话和交流,为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协同推进环境与发展议程,贡献国合会智慧。
与会代表普遍赞赏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在推动会议进程方面发挥的领导力;认为要实现高雄心目标,必须有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有力保障,必须平衡好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必须获得各国政府、企业、公众等各利益攸关方的广泛参与。
黄润秋在当地时间17日举办的COP15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就回答关于中国如何发挥主席国作用推动难点议题解决的提问时表示,谈判磋商正按照推动达成“框架”的“路线图”有序进行,针对谈判中存在的资金机制、资源调动、“框架”目标等分歧和难点,专门安排了有关工作加以推动。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框架》的达成是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蓝图。
(作者:李德尚玉,赵雅南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