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贷利率持续下行:消费贷最低至3.6%,经营贷或跌破3%

21理财私房课唐曜华 2022-12-22 21:4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唐曜华 深圳报道 在促消费的号召下,消费贷成为四季度银行重点推的品种之一,不少储户反映收到不止一家银行发送的消费贷短信,称在该银行可获得一定授信额度或可申请储备金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深圳地区部分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个别银行消费贷利率最低至3.6%,不少银行的利率也低至3.7%,具体要根据客户资质确定贷款利率和额度。银行在消费贷方面的创新也层出不穷。

为加码支持小微企业,不少银行个人经营贷利率相比消费贷更低。部分银行的个人经营贷利率甚至跌破3%。一些银行建议客户申请利率更低的个人经营贷,但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经营贷需要公司资料申请、需要赎红本,隐含一些额外成本,若为申请做假证还有法律风险。

部分银行低利率消费贷抢市场

“我们的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从9月份就开始,持续到今年底,明年还有没有不确定,要看额度是否用满。”邮储银行一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据介绍,年初,华为、腾讯等公司员工优质客户消费贷利率也要4.5%,现在已经降到3.7%。

一位贷款中介告诉记者,现在工薪贷利率整体比较低,尤其四大行的利率更低。

记者了解到,目前邮储银行、工行、中行、招行等多家银行推出的消费贷(信用贷)利率最低为3.7%,贷款额度最多30万。农业银行更低,客户经理称最低可申请3.6%的消费信用贷。

这些消费贷大多根据客户的工作单位、公积金缴纳金额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和额度,还有的结合客户房贷月供情况给其打分,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国企的员工通常获得利率更低、贷款额度更高。

“我们有一个企业白名单,在这个白名单里的企业员工每月公积金缴纳金额过万的,贷款额度通常可以达到30万。”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目前部分银行对于消费贷的审批也趋于放宽,“相同评分、相同条件的借款人,现在能获得低利率的更多了,比如以前30%,现在40%的人可以申请到。”某股份行客户经理称。

这些消费贷期限大多1-3年,还款方式大多提供先息后本和等额本息两种方式。不过也并非所有银行都以低利率力推消费贷,也有的银行消费贷利率仍然要求5%以上。

“5%是市场的普遍水平,4%以下算比较优惠的利率。”上海某贷款中介告诉记者。

由于个人信用消费贷对客户资质要求较高,尤其看重工作单位,部分银行称为“工薪贷”,因此只有符合要求的客户才能申请到额度,或者只有符合条件的客户才能申请到相对优惠的利率。对于工作单位达不到要求的客户,银行会建议办理有抵押的消费贷或个人经营贷款。

即使有房产抵押,部分银行的个人抵押消费贷款利率比信用贷更高。比如工行一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个人信用消费贷利率最低3.7%,有房产抵押的消费贷利率为4.35%,此类贷款优点在于可以贷更多额度,可贷房产评估值的7成左右,但需要赎红本等。    

个人经营贷利率跌破3%?

在支持小微企业、推行普惠金融的背景下,不少银行对个人经营贷款推行力度更大,有的客户经理建议申请利率更低的个人经营贷款。该行个人经营贷款利率只要3.45%,比个人信用消费贷款3.7%的利率更低。“只要持股10%以上的公司就可以,或者家里直系亲属有公司也可用来申请个人经营贷。”某大行客户经理称。

还有一家银行消费贷利率超过5%,个人经营贷利率最低为3.65%,“个人经营贷利率更低,主要是为了推行普惠金融。”该行客户经理称。

有贷款中介声称,个人经营贷利率甚至可以做到低至2.9%。不过记者咨询相关银行了解到,如果是等额本息还本方式的话,宣传的2.9%可能跟我们通常理解的年化利率概念不同,实际贷款利率应该也在3%以上。

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为按揭贷款经常用到的还款方式,每月还款金额一样,包含利息和本金,对借款人而言每月还款压力更大,先息后本在贷款到期前每月只需还利息(按期数平均计算得出),到期再还本金,每月还款压力更小。消费者需要了解实际年化利率、利息支出总成本,并根据每月收支情况选择适合的还款方式。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若为了更低利率申请个人经营贷也要小心“入坑”。比如某股份行的个人经营贷款虽然声称期限为5年,但其实需要每年借过桥资金还款再贷款,每年借过桥资金也将产生一笔不小的费用,并且还有续贷不上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若个人经营贷款资金用于非经营用途,还有合规风险,一旦被查到变更用途可能会被银行要求提前还清贷款。

很多消费者可能收到过贷款短信或电话,其中部分推销电话是贷款中介打的,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贷款中介贷款可能有额外的费用支出或额外风险。

据记者了解,通过贷款中介从银行申请贷款需要给中介一笔中介费,比如贷款金额的1%,因此若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从银行直接申请贷款更划算,以免增加中介费支出。除非找不到愿意贷款的银行才找贷款中介,通过中介去物色愿意提供贷款的银行。通常银行不会跟中介达成密切合作关系,某国有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该行通常不会主动去跟中介合作。

(统筹:马春园)

(作者:唐曜华 )

唐曜华

记者、研究员

多年财经媒体经验,关注金融合规、资管、信用预警等领域,欢迎交流及爆料,邮箱:tangyh1@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