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论坛丨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长三角合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要把握世界级、集群化、品牌化、协同性四个关键词

意江南郑植文 2022-12-27 13:5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植文 上海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的着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  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十大领域强化协作,推动升级,实现集群化发展,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12月27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术支持的首届21世纪科创峰会上在上海举行,主题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在21世纪科创峰会上发表演讲,他表示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产业基础雄厚。年度GDP占全国的比例逐年上升,由2019年的23.94%增至2021年的24.14%。生物医药产值接近全国的30%,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将近50%,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发展均走在全国前列。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名单。长三角有17个集群入围,占全国的37.78%,其中江苏占了10个,全国第一。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覆盖制造强国建设重点领域,成为引领带动重点行业和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此,他提出长三角合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要把握四个关键词,世界级,集群化,品牌化,协同性。

第一,要瞄准世界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指拥有全球视域和群内创新资源与创新活动流动、配置、再创新高的全球空间,对全球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主流市场、空间网络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等具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的产业集群。具有空间集聚性、产业关联性、功能创新性、结构网络性、市场竞争性和社会根植性等显著特征。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既要在全球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又要有一个全球性的、处在即将进入成长期的,并且能够不断扩大升级的市场或行业存在。

而且,还要拥有核心技术、市场份额等先导性要素的若干个骨干企业在同一具有较高要素能级的地域。核心产业技术和创新能力,是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必备特质,而创新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有专家建议,有必要形成“全球通”的人才引进机制,精选人才;打造 “事业通”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用好人才;营造“心气通”的政策环境,留住人才。

第二,要紧抓集群化。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往往依托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协作而形成。长三角是先进制造业集群生长的沃土。当前,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面临格局重构。要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战略窗口期,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和完善产业布局,形成一批“各具特色、有序竞争、差异化”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尤其是进入“国家队”的1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要构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将全产业链工厂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只有打造全产业链的高科技企业,才能够把握未来,拥有真正的自主可控产业体系,在各个关键核心环节都要实现国产替代。因此,要抢抓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良机,在各个方面与各个层次搭好整个基础产业链,布局相应的高科技企业。

第三,要突出品牌化。品牌建设是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关键。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最终要靠世界级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文化、品牌、标准等是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化延伸的重点和关键,加快促进区域经济名片发展是一个总的趋势。全球不少城市正在利用地标性产业集群在全球成长的机遇,探索把产业名片塑造成城市发展名片。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自2010年以来,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但是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中国制造的背后隐藏和代表的仍然是全球加工制造基地的国际定位。

因此,有必要加快探索区域产业名片的打造。产业集群名片建设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凭借核心企业的优势,使原有的品牌美誉度更高;二是,众多相对独立的企业以产业优势为依托,以区域特色为旗帜,共同塑造区域品牌和名片。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名片建设应立足于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城市特色和区域联系,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融通协作,走好“地方集聚—区域协同—全球竞合”的集群成长之路,形成驱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机制,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第四,要注重协同性。长三角是中国制造业基础最扎实、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区域之一。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长三角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差异化发展。一是加强横向产业布局协同。立体生长,寻求产业协同的内生动力,这是长三角城市共同的发展诉求。区域间的竞争,靠的不再是企业间的“单打独斗”,而是产业链条间的“组团打拼”。要重点关注区域内产业布局、企业集聚、要素汇聚,引导跨区域产业协同、要素的市场化流动,从而形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

二是,强化纵向产业链之间的协作。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应当充分发挥区域内科技资源多、创新能力强的优势,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使得产业链能够以最经济和最有效率的方式运行,提升长三角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竞争力。要分行业绘制长三角一体化产业链“地图”,不仅要考虑省内产业链分布,眼光更要放至长三角范围,将各地区的企业整合在一条产业链上,集各地之所长,分工互补,形成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

三是要发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示范引领功能。重视省际毗邻区域的协同治理,尤其是通过小尺度跨界三角区域的先行先试,探求破解长三角一体化中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行跨行政区域考核,重新制定跨区域集群的投资产出指标考核、土地资源共享的税收分享制度等,允许相关经济指标在合作地区之间进行分解。加快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集群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完善央地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完善产业、创新、财政、金融、区域和公共服务等集群政策支持体系,形成政策合力,促进集群交流与合作,合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作者:郑植文 编辑:陶力)

郑植文

记者

21汽车版记者,base上海,欢迎爆料、交流、讨论,邮箱:zhengzhiwen@sfc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