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南沙已具备建设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开放门户的制度基础与微观条件
12月28日,“2022海丝(南沙)国际论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南沙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沙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指导、广东海丝研究院主办、南方财经控股有限公司承办。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以“新时代南沙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样本”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毛艳华认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对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作出全面战略部署,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体现了中国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毛艳华。资料图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从世界经验看,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都面临几大问题:一是把握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现代化本质是经济的发展,发展要更有效率,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解决各种发展的问题。自贸试验区建设九年来,很重要的任务是试验构建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改革的精神。二是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规律,通过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走向现代化。对于珠三角地区来说,从加工贸易发展到重化工业,再到近年来扶持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反映出制造业结构的不断迭代升级,只有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够为现代化提供物质支撑。三是遵循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逻辑。一方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集中,另一方面都市圈和城市群成为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形态。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进程还将持续,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参考欧美的典型城市化路径,要把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设作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四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通过扩大开放,获得优势的资源要素,与世界各国发挥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五是抓住科技和技术进步的机遇。六是注重可持续发展等。
毛艳华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广东具备了多重优势,包括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国际化水平继续保持领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全国第一、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等五个独特优势。
毛艳华建议,广东应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原始创新型人才聚集、战略性产业集群、对外开放支撑引领、构建大湾区绿色发展新模式等方面发力。
对于南沙而言,毛艳华认为,开放是南沙的特质。近几年,南沙先后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国际化人才特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国家级重大平台政策,与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等形成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发展格局,开发建设明显加快,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因此,南沙已具备建设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开放门户的制度基础与微观条件。
要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沙精彩样本,毛艳华建议:一是聚焦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为大湾区市场一体化赋能,助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使大湾区区域经济循环更加顺畅。同时,发挥南沙港口航运功能的优势,打造内外循环的重要链接点,助力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和规则链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将南沙建设成为重要的全球资源配置中心。
二是聚焦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科技兴海产业等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布局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大湾区现代产业新高地。一方面拥抱RCEP,优化海外投资布局,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另一方面通过协同港澳,充分利用RCEP平台,不断拓展外贸“朋友圈”,推动形成与RCEP区域供需平衡的价值链关系。
三是强化制度型开放,建设高标准营商规则对接区,为国家新发展阶段扩大对外开放探索经验。粤港澳大湾区在数字经济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如图像识别、智能语音等技术的研究、应用走在全球前列,建议南沙协同港澳推动相关行业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进一步推动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同时,南沙可以先行争取国家设置经贸协议的双边、多边合作示范园区,就特定产业的发展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探索新规则体系。并且,争取各类自贸协定的事务类机构落地南沙,为新时期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多来自南沙的贡献。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生活区。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江珊 编辑:李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