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2)》发布:广州、深圳、武汉、成都、西安等10城入围中国消费中心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果
2022-12-30 05:00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李果

2023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创建工作将迎来新机遇。日前国家卫健委印发的通知显示,从2023年1月8日起将取消入境后核酸检测及隔离政策,同时取消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拖。

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我国的消费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周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亦有望加速向前。

为评测我国城市消费产业的建设成效,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继续发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2)》(简称“报告”),对国内26座城市进行全方面评测。这些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长沙、宁波、郑州、福州、济南、合肥、西安、南昌、南宁、昆明、贵阳、大连、海口、三亚。

中国旅游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期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2)》在指标体系上共设立五个一级指标:城市国际化综合竞争力、国际消费环境营造力、优质消费资源供给力、国际知名消费品聚集力、旅游发展力,以及近20个二级指标,逾40个三级指标,对当前全国城市进行系统性、多层次的考察与测评,并给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今年的报告中,21世纪经济研究院采取“分级”评测方式,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亚太消费中心城市”“中国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四个标准,对纳入评测的26个城市的消费竞争力进行客观评测。

最终的评价结果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尚无城市上榜;北京和上海入选“亚太消费中心城市”;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武汉、杭州、成都、南京、长沙、西安10座城市入选“中国消费中心城市”,其余14城达到“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标准。

评价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仍任重道远,面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各个地方政府需要努力克服过去三年宏观环境对消费产业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积极调整发展策略,以地方消费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国整体消费竞争力与吸引力的提升。

通过对比2010年与2019年的数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我国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对境外(含港澳台)游客的吸引力逐年提升。总体看,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未变、对境外游客的长期影响力未减,这是我国继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

中西部城市消费业进入高速增长周期

具体到细分指标方面,在“城市国际化综合竞争力”指标中,着重围绕“国际”进行指标设定。将“国际会议举办场数”“友好城市数量”“国际游客接待量”等进行评测,排名前3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

国际消费环境营造力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支撑和资源要素,在排名上,上海、北京和成都列前三位,南宁、贵阳和南昌的国家化消费环境仍有待提升。

国际知名消费品聚集力衡量国际化消费品在国内城市的落地量。今年的报告统计了137个国际品牌,结果显示有24个品牌尚未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实体店,32个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仅在1-5座城市开设实体店。

在城市方面,上海和北京依然是引入品牌最多的城市,令人意外的是,排名第五位的是西安,73家品牌的引入量超越了杭州、南京、广州等多座东部沿海城市。

旅游业发展力的分析是今年评测中的一个新的维度,数据表明,从发展速度看,东部沿海城市仍然是国际游客最青睐的地区。但与2010年相比,中西部城市的入境游客人数和消费增速明显,表明随着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强、旅游业对外服务能力与接待能力的提升,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逐渐增长。三亚和海口尽管在报告中的总名次排名靠后,但这两座城市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背景下,其旅游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报告全文请见:21财经APP智库频道,若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liguo@21jingji.com)

(作者: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果 编辑:洪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