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5G手机大考:销售遇瓶颈 埋头建生态

21Tech骆轶琪 2022-12-30 19:18

从单个硬件能力之争,演化到智能互联生态竞跑。

深度丨5G专利储备:筑起“防火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 广州报道

受多个外部因素持续综合影响,5G手机陷入阶段性成长瓶颈。

中国信通院统计显示,今年1-10月,国内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累计2.2亿部,同比下滑21.9%;其中5G手机出货量1.73亿部,同比下降17.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4%。

作为目前国内手机大盘的中坚力量,5G手机的渗透速度不可避免受到整体换机周期拉长的影响。盘整库存也成为贯穿多个季度手机厂商都在审慎应对的命题。

不同于此前几年部分厂商突进的份额跃升,如今国内手机市场头部的格局相对平均,受大盘跌势影响,绝大部分厂商也出现出货量表现双位数下滑的情形。

(国内5G手机出货占比趋势表现,图源:中国信通院)

当然,其中可持续成长的部分,其一是稳居高端市场的苹果,高端消费群体相对价格不敏感,受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偏小,何况苹果今年在中国市场不少电商平台都有大额度折扣活动;其二是重启后快速抬升的荣耀其三就是包括折叠屏在内的整体高价值市场,虽然国内厂商还在为此爬坡积蓄能量,但折叠屏的竞速已经是一个国内创新的小切口。

此前受访时,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曾指出,预计明年国内市场不会再出现大幅变化,但可以关注客单价的走向。“因为中国有超过10亿手机用户,按照三年一换的周期,理论上每年换机人数有约3.3亿。即使考虑二手市场的存在,大盘也会维持在2.5-2.7亿间波动,未来相对是稳定的,可能不会在销量数字做很大突破。一方面看数量,另一方面要看客单价、规模和GMV(商品成交总额)。从大促数据上也可以看到,中高端在增长,中低端在下降。整个营业额的规模会稳定,甚至未来会有所增加。”

由此,竞速高端市场正成为成熟期国内厂商面对的共同命题,甚至是关乎能否长远健康发展的要素。这已经不仅仅是比拼供应链集合能力,而是需要从硬件到软件的能力下潜,到芯片、到安卓底层,并串联起外部庞大的智能物联生态。这或许才是5G智能终端的更大要义。

手机遇冷

“去库存”几乎成为贯穿今年手机市场的命题。

进入成熟期的中国手机市场,换机周期持续拉长正成为常态。只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今年市场是从去年的供应链短缺,快速转换到了高库存状态,手机供应链几乎没有多少喘息余地。

有行业人士对记者坦言,一些手机厂商今年花费了三个季度时间消减库存水位。同时借助打通供应链端-整机厂-手机渠道端三方,希冀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备货动作,为此也对渠道商采取一定激励举措,旨在更准确做预判。

IDC副总裁王吉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国内市场在近三年间,人们的外出旅行等行动减少,由此减少了对移动化设备的快速更新需求,除非手机已经到了非换不可的地步,否则不会轻易更换。这导致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在拉长。

与此同时,苹果具备自己的品牌拉力,但其他安卓阵营中高端市场的手机差异化并不算大,也令消费者没有太大兴趣积极换机。这都是导致今年国内智能机市场持续承压的驱动因素。

Canalys分析师刘艺璇则向记者分析,官方数据统计的5G手机出货量同比双位数下降,原因之一是华为目前只有4G手机可以发布,暂且无法推进5G手机迭代;之二则是国内手机大盘目前需求相对低迷,在大盘处在双位数下跌行情下,5G手机的出货表现同样会受到影响;其三,4G和5G在消费者端并不会有明显的应用感知差别,但尤其是在千元左右价位段的手机用户对价格相对敏感,而这一价位段的4G和5G手机尚且存在200-300元左右差价,叠加5G套餐的价格相对高,因此还有部分4G用户并没有积极的换机需求,导致当前5G手机渗透情况有所降速。行业也普遍认为,4G和5G仍将长期并行较长时间

“Canalys根据出货量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4G和5G手机出货的比例长期处在2:8,预计要完全替换成5G手机还需要一定时间。”她续称,当前国内主流手机厂商还是顺应消费者的需求提供相应产品。

低迷的市场中,手机消费倾向也出现了一定偏移。此前,较多集中在中档价位段并逐渐上移,但目前短期内可能走向两端化。

王吉平分析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消费目前呈现出长期消费升级和短期消费K型化并存的趋势

所谓K化,即消费区间更多集中在偏高端和偏低端的两端,这是由短期内各家产品主流价格段竞争加剧导致下移促成的。IDC预计,在2023年,消费终端市场高端产品占比将超过30%,出货同比增长13%。

(中国手机市场消费K化趋势,图源:IDC中国)

“在明年的高端市场,除了摄像能力提升,更重要的是与智慧场景融合,这在短期内还无法彻底解决。预计2023年5000元价位段的安卓阵营会面临较大压力。”他续称。

刘艺璇向记者表示,根据Canalys预测,2022年和2023年国内大盘出货量都将在3亿台以下水平,目前预计在2024年大盘将有望接近3亿台大关,到2025年可以回到3亿台出货量

“从需求端看,消费者信心从今年4月到10月左右,都处在历史低点,随着近期政策举措调整,到经济环境和消费需求调整还需要一定时间,预估到明年开年后还不会出现特别强烈的反弹。”她分析道,在供应端,手机厂商普遍对2023年的态度相对保守,“对他们来说,由于会担心资金、渠道等方面的健康风险,当前最重要是保证盈利性。”

因此无论从需求回归,还是供应调整两方面看,2022年下半年可能会随着一系列政策和整体环境向好调整,传导到手机消费市场开始出现变化;不过到2023年尚且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反弹式表现。

精细运营

可持续地健康成长,无疑是走向未来的关键命题。对于国内5G手机来说,主要有几个关键词:精细化运营、高端化、底层能力互融

考虑到消费情绪日益审慎,手机厂商近几年在持续对旗下产品体系进行调整,比如OPPO近日确认与一加双品牌运营、后者主打线上渠道,vivo此前把主打高端市场的NEX功能交给旗舰X系列承载;不同系列的功能有专门聚焦,比如OPPO的Reno系列主攻时尚和影像、一加攻克性能市场,vivo旗下S系列聚焦人像拍摄、子品牌iQOO主打性能等。

所谓更精细化,则是聚焦到具体场景中。比如近日vivo发布的S16系列,尤其强调从前置到后置都配备的柔光人像,是通过引入彩柔光环达成,并强调补光和追焦等能力;OPPO发布的Reno 9系列则在美化画面的同时保持精细到发丝的质感,并强化4K HDR视频等功能。

多名业内人士都向记者确认,今年一改此前的机海战术,走向精细化人群运营,更聚焦利润表现成为手机厂商的发展趋势。

同时,对底层能力的下放也在持续。2021年可谓是头部手机厂商全系商用自研芯片的一年,在此之前,华为已有自研SoC,小米更多聚焦在充电、电池管理和影像ISP芯片层面;2021年开始,OPPO和vivo相继推出自研影像芯片,今年二者分别推出蓝牙音频SoC和自研影像芯片升级版,在率先搭载到各自最高端旗舰后,陆续下放到中档旗舰中。

(OPPO最新发布的马里亚纳Y自研芯片,聚焦蓝牙连接和计算能力,图源:OPPO提供)

软件层面,厂商也都在深入到安卓底层,重新改写存储、算力调度等能力,极大改善了“杀后台”、应用快速启动、运行不够流畅等安卓传统障碍。

从目前市场格局看,刘艺璇对记者分析,荣耀以较快的增势进入国内头部阵营,目前荣耀、OPPO和vivo构成国内前三家头部手机厂商,这一格局预计到2023年也不会出现太多改变,当前正处于震荡之后的新稳定时期。

“国内整体大盘规模比较固定,从出货量角度已经很难实现高速成长,那么厂商会更倾向于从资金稳定性、公司盈利性方面向着更健康的方式发展。”她举例道,今年快速演变的供需失衡状态,影响到了厂商的材料和整机库存情况,也就对盈利性表现带来影响。因此厂商会选择更加审慎、理智面向未来市场局面。

“虽然高端市场让国内厂商有很多遐想空间,但出货量数据中不可忽视的是,100-299美元价位段依然占据了中国市场的接近半壁江山,也就是厂商的基本盘所在,因此面向中低端市场,把产品做好、性价比提高都会是牢固根基的必要举措。”刘艺璇指出。

竞速生态

现阶段而言,比较大的挑战主要是:如何真正站稳高端市场,以及真正让5G手机成为智能生活的关键入口。

刘艺璇对记者表示,从价格区间看,国内今年Q1-Q3周期内,除了800美元(含税)价位段同比有增长外,其他价位段都在一定程度下跌,显示出高端市场的需求相对坚挺。当然一般来说,高端消费者受外部经济环境震荡的影响较小,由此支撑了高端市场的成长性。

这种趋势也体现在了ASP的趋势中。Canalys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ASP(客单价)处在稳步上涨态势中,不过这种趋势在今年有所放缓。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同比ASP基本实现了双位数增长态势,但到2022年同比则是个位数增势。“举例来说,今年第三季度手机ASP含税为487美元,为史上最高ASP的第三季,因此整体都处在增长态势中。”也因此,预计2023年的ASP也将为稳中有进趋势

那么该如何突围?刘艺璇对记者表示,国内厂商在高端市场的突破依然需要积累,尤其在品牌形象树立方面。仅从硬件方面看,还难以形成不可逾越的供应链壁垒,更多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于品牌价值建立,这需要较长的时间投入才能见到成效,需要从产品,还是联名营销等举措共同推进。

王吉平则分析道,价格走向的核心还是产品变革,传统意义上,手机厂商的竞争更多是随着产品性能和配置划分,但目前中档价位市场的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要找寻差异化,就需要挖掘不同类型的人群特点。

随着IoT、AR/VR等加速迭代,在多终端时代,高端市场的突围核心要义就是生态整合能力。他指出,无论是国内的小米、天猫,还是海外的谷歌、亚马逊等都在强化生态在高端市场的重要性,也意味着不止是配置和性能提升,高端市场突围应该是全面化的。

这就是国内头部公司都在积极构建自己物联生态能力的动力。OPPO今年推出的潘塔纳尔系统是一个中间件,功能是嫁接在操作系统(OS)之上,连接不同设备以更好实现协同和资源调度等能力。更早之前的华为鸿蒙也主要面向物联网市场。

物联生态的重要其实已经不仅限于小终端之间的互联,而是可以连接到更大的“第三空间”汽车上,这也是部分造车新势力宣布要造手机的一个原因。

车机与手机的互联,将打开的智慧生活想象空间或许目前我们都还无法完整预估。但那或许才是5G智慧生活的关键一步。

(作者:骆轶琪 编辑:张伟贤)

骆轶琪

资深记者

关注5G、半导体、智能硬件等前沿硬科技的发展脉络和上市公司财报,尤其是国产力量的崛起;也关注游戏趋势及房地产生态的演变。联系邮箱:luoy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