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新品、上抖音、入商圈,广州年宵花经济锦上添“花”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丁莉 广州报道
2022-12-31 17:09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晒……”童谣道出的广州年味里,花是沁人心脾的前调,亦是年关经济的一剂必要辅料。年年岁岁,繁花似锦的花市,汇集了如织人流,将年味烘托到极致。

长期以来,花卉种植是广州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市花卉种植面积约为35.74万亩,产值达68.8亿元,两项指标在省内均居首位。而以盆栽花为主的年花更是广州花卉的一大支柱,产品供应全国市场。

今年,随着持续三年的疫情阴霾逐渐消散,几度中断的线下经济活动正缓慢复苏。随着年关将近,广府庙会、迎春花市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中。广州即将恢复2023年传统迎春花市,也为花卉行业带来了久违的佳音。

多位花卉企业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后疫情时代,花卉行业危与机并存。一方面,疫情管控放开之初,消费端尚未完全恢复,行业信心仍有所不足;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正积极依托大型展会、迎春花市为花卉行业展销搭建平台,广州各花企也纷纷通过推出新品和各类促销活动为产品打开销路。

年宵花成“花城”产业名片

在被赋予“花城”之誉的广州,花卉已成为一张响亮的产业名片,其花卉种植、销售散布于荔湾区、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黄埔区、从化区和增城区等8个区,并呈现差异化布局的特征。

从化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小盆栽种植基地,其小盆栽产量占全国半数以上;而位于荔湾区的岭南花卉市场则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花卉综合市场,包揽了全国60%以上的观叶植物及30%的鲜切花交易,日均交易额达500万元。依托于便捷的环城高速路网,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花卉产销集散地之一。

今年12月印发的《广州市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要高质量发展花卉产业,加强从化国家花卉产业园、花都“空港花世界”等建设,构建集花卉科研、生产、交易等全产业链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体系。

而以盆花为主的年花更是广州花卉行业的一大支柱。据统计,盆栽植物类占广州花卉种植总面积的40%以上;2022年,白云、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区等6区共分布有近300个主要年花生产基地,全市各区年花产量总计约1200万盆(株),主打产品包括玫瑰海棠、大花蕙兰、桃花、红掌、年桔、蝴蝶兰等。

同时,广州年花生产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以从化花卉产业园为例,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汇集了数十家花卉生产企业,其中不乏细分产业龙头。例如,广州花卉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红掌和白掌种苗生产企业,两类种苗产量分别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八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目前,园区内已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产业链。”广州花卉研究中心书记研究员谢伟平介绍,园区为企业提供了完善的后勤服务,包括组建了专门的运输车队,帮助企业解决物流问题,降低经营成本。

此外,现代化生产技术在园区内已得到广泛普及。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温室环境控制技术对于年花培育至关重要,以蝴蝶兰为例,为保证其能够在春节期间开花,催花阶段需依赖水帘、空调等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6度以下。同时,园区还引入了自动上盆机、自动浇水设备等,广州绿宝轩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如光介绍,相关自动化生产设备将为企业减轻40-60%的劳动力成本。

与巨大产量相呼应的是庞大的市场份额。在从化区,每年有超过1000万株优质花卉种苗走向全国,甚至远销东南亚;其红掌种苗国内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60%。

相关企业也大多面向全国市场。叶如光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广东本地市场仅能消化绿宝轩花卉产量的一半左右。因此,疫情影响下不稳定的货运物流成为不少花卉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广州市企业自发组建了专线运输车队,点对点发车,直通外地市场。

除此之外,花卉产业需求侧亦受波及。叶如光分析,“疫情期间,房地产暴雷,首先遭受冲击的是产业上游的园林行业,再加上购买新房人数减少,盆栽装饰需求随之下降。”市场缩水使行业信心受挫,并在生产端得到反映。据他估计,三年疫情期间,花卉生产企业大多减产20-30%。

但对部分企业来说,疫情是危,亦是机。线下花市卖场频频关停,随之而来的是花卉电商加速兴起,淘宝、京东、美团、抖音等平台百花齐放,“直播带货”“一件直发”模式发展迅猛,再加上疫情时代“家庭园艺”潮流兴起带来的利好,线上花市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抹亮色。

目前,抖音已成为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的重要销售渠道,绿宝轩亦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布局了线上花店,并不断改良包装礼盒,使之更适应远途物流运输。

然而整体来看,线上销售渠道仍无法取代线下销售。叶如光解释,一方面,大众消费习惯尚未完全向线上转变,特别是对于中老年顾客来说,线上选花在氛围感和直观性上尚无法与逛花市、行花街等传统消费途径相比拟。另一方面,发财树、蝴蝶兰等相对大株的年宵花在长途运输中易受损伤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多管齐下迎战年宵花季

“大疫不过三”。12月底,随着“新十条”等相继落地,三年的疫情管控落下帷幕,冷落了许久的街头巷口正待重启,烟火气重新回归商圈市集。

在此背景下,谢伟平表示,花卉行业也正缓慢复苏。此外,他认为今年的天气也为行业新添一重利好,“今冬天气多晴,且昼夜温差较大,非常有利于年花生长。”

在白云区石马桃花田里,16万棵桃花苞蕾盈枝,“待字闺中”。据石马桃花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黎志裕介绍,矮脚桃花是热销品种,一上市就卖出9成;而一年期花也已提前被园林绿化批发商采购,基本已被订购了7-8成。

但仍有不少企业负责人反映,行业复苏总体仍较为滞缓,远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谢伟平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一般情况下,春节前一个月为年宵花销售旺季,但到目前为止,今年年宵花市场启动迹象仍然较弱,这主要受制于两层面因素。

对于省外市场,由于今年春节较早,物流中断时间也会提前,留给生产商的促销时间更显紧张。

而对于省内市场,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初期,感染者人数迎来暴发期,消费者对于进入人流密集的花市仍心存顾虑。在此情况下,经销商对于市场信心不足,拿货有限。叶如光表示,“业内各方仍在观望,不确定性很强,我们也期望这波感染高峰能尽早过去,让消费者尽快回到线下卖场,释放疫后的报复性消费潜力。”

此外,与普通草花不同,蝴蝶兰、红掌、凤梨、猪笼草等名优花卉基本采用组培技术,是将植物体的根尖、茎叶等进行接种培育,而非通过播种种植,因此必须提前一年多时间布局。谢伟平认为,这进一步增加了行业的不可预测性。

行业前景复杂难辨,要真正吸引消费者,企业还需在产品上做文章。谢伟平为花卉企业指出了几点努力方向。他认为,首先要建立专业销售团队,多渠道传播品牌文化故事,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其次,还需源源不断推出新产品。

绿宝轩近年推出的新品“宝莲灯”便颇受市场青睐。叶如光透露,随着催花技术成熟,去年开始,公司的“宝莲灯”已经由外地引入转为本地生产,由于减少了运输环节对花株的损耗,花的卖相更好,因而也收获了积极的市场反馈。

“事实上,消费者不仅仅是在买花,更是在买艺术、买年味。”谢伟平认为,除花卉本身外,新颖别致的组盆拼花效果与包装装饰也成为了消费者关注重点。他举例说明,“我们将多个颜色的花卉组装起来,或者以灯光加以装点,这些产品都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为进一步为年宵花季聚人气、添火候,有关部门也在积极造势。一方面,广州通过大型活动以展促销,为广府花卉“出圈”搭台。12月20日,第二届广州国际(流溪)花卉博览会在从化正式开幕,约140家花卉企业、上千种盆栽荟萃一堂。本届花博会延续时长超过一个月,覆盖元旦和春节两个重要节日,期间还穿插花艺表演、科普讲座等活动,以强互动性吸引游客消费。

另一方面,传统花市走进时尚商圈,释放双向引流效应。据了解,春节期间,白云区将在万达广场设置157个迎春花市档位;越秀区也将以北京路商圈、流花商圈为依托推出“广府庙会”等活动,以“花”为媒,营造春节消费氛围。

“对花卉企业来说,商圈一直是一块大蛋糕,但要真正打入商圈,还需解决‘人’的问题。”叶如光进一步解释,商圈卖花对营业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懂花,又会卖花,最好还能向消费者普及专业种植知识。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丁莉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