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会热词|民营经济引热议,广东省工商联建言:加强基础创新能力,推动行业上下游“抱团出海”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1月10日下午,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在广州举行。2023年广东两会正式拉开帷幕。
民营经济一直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气”与“招牌”。2021年,广东民营经济单位数达1476.54万户,实现增加值6.78万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省经济比重54.5%。迈入2023年,广东民企如何抢机遇、再升级?两会现场,正在热议。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大会现场获悉,此次广东省工商联向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多份建议及提案,为2023年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广东省工商联表示,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把握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抢抓RCEP实施和南沙、前海、横琴自贸片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提升全球竞争力,跑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抢抓机遇需加强基础创新能力
面向2023年,广东省工商联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广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政策、产业、人才三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双向对接、科技创新协同、“软硬”设施联通等,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更大的产业发展机遇,也不断吸收更多跨地区、跨行业流动的高端人才,为民营企业积聚更大的发展动能。
广东省工商联建议,为更好抓住发展机遇,广东民营企业要主动出击,进一步强化湾区协调联动,主动寻求与产业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交流。同时,内强素质,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行精细化管理,利用技术创新带动企业优化升级,不断塑造企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广东省工商联表示,广东应着力加强基础创新能力,围绕创新链“卡脖子”领域,充分整合科学、工程、金融、经济和管理领域专家,构建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对核心技术领域的供应链弹性、创新链要素配置、价值链升级、产业竞争力动态进行精准评估,提高创新生态整合,实现核心技术的集成性突破。
同时,探索打造共享创新平台,紧扣国家安全,构建涵盖湾区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共享创新平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企业原始创新的多点突破。
广东省工商联进一步强调,广东应加大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引导,保护拥有核心技术的国产产品和企业,鼓励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领军和跨国高新技术企业。
比如长期以来,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广东省工商联建议,国家可从战略安全层面,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纳入高端制造业管理范畴,有关部门在生产标准、价格、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创新、财税方面出台支持措施,强化国有产品创新主体地位。
迈向高端应深化区域融合及国际合作
在加大力度“修炼内功”的基础上,广东民企也迎来“走出去”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广东省工商联表示,广东应进一步深化区域融合和国际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港澳两个自由港和三个自贸片区在制度、法律、标准等方面融合发展。并推动三地商会、社团、智库等民间组织建立专业服务联盟,共同搭建贸易投资信息服务平台,防范化解海外投资风险。
当前,广东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境外投资的“主力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也成为广东民营企业重要的业务市场。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21年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达2.04万亿元,增长16.3%,位居全国前列。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广东省工商联建议,加强民间企业商会、协会的市场服务能力,结合“链主制”推动行业上下游“抱团出海”。
具体来看,广东可依托境外产业、行业布局,确定境外投资贸易的相关“链主”企业,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产业带动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咨询项目外包等方式,加强境外粤商会等民间商会、协会对当地市场信息、客户资源的调查对接能力,为民营企业境外投资贸易提供有效市场资源。根据“链主”企业境外投资最终目的地的市场供需情况,推动“链主”企业相关配套厂商有序“出海”。
同时,广东省工商联表示,广东应加强民企参与“一带一路”专业人才和教育培训服务。建议相关单位协调组织省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根据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开发、编制国际财务、审计、税法、合同法等专业课程,引导民营企业相关人员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升人才培训质量。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郑玮 编辑:李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