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短缺:教育部推动校企人员流动互派

创新教育王峰 2023-01-10 18:5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正当职业教育不断迎来政策利好,学生报考职业学校热度提升之际,一个不利因素横亘在职业教育发展面前:职业教育师资,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短缺。

2019年10月,高职扩招拉开序幕之际,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曾表示,其时全国高职院校共有专任教师49.8万人。若按师生比18:1计算,并考虑老师退休等自然减员情况,每年约需补充6.5万名高职老师,“才能把扩招的任务基本应付下来”。

然而,2021年全国高职院校共有专任教师59.5万人,仅比2019年增长9.7万人,职业教育师资似乎依然短缺。

如何扩充职业教育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近日,教育部办公厅等三部门公布第二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下称“企业实践基地”)名单。至此,教育部已分两批公布了202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

企业实践基地肩负的重要使命就包括,组织开展教师企业实践,推动校企人员流动互派,积极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有些“双师型”教师名不副实

2019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包括中国有色、中铝集团、宝武钢铁等102家企业。

此次公布的100个企业实践基地分布在工业和信息化、汽车、机械、交通运输、文化艺术、旅游餐饮等领域,包括百度、西门子、阿里云、腾讯、吉利汽车、三只松鼠、习酒集团等知名企业。

很多入围的企业本身即重视职业教育,举办了行业类职业学校,有的还牵头组建了职教集团。比如首批基地中的中铝集团,1958年就成立了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即使在国企改革剥离“企业办社会”时期,也没有移交地方,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是全国有色行业当中剩下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

有的企业还开展职业教育业务。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系统,同时面向职业院校形成了涵盖“软件、设备、培训、课程、就业”一体化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解决方案。

企业实践基地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至关重要。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占比超过55%,达到了占比过半的要求。但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双师’的内涵是既可以教授基础文化课,也可以教授技术技能课,两种能力都要具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现实中,有的学校用“双证”来衡量“双师型”教师,基础文化方面要求具备教师资格证,技术技能方面要求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但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同领域的职业技能并不相同,有的难以通过一张证书来衡量,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有的技能就是一项‘绝活’,无法用证书来评估能力。”

一所东部地区高职院校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很多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名不副实,拥有教师资格证和工程师资格证书的教师虽然有“双证”,但这仅反映某一方面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水平,并不代表其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就强。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真正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数量仍然较少。”

还有学者曾对东部某市214名职业教育教师进行调研,发现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占49.1%。这意味着,职业教育教师需要加强企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

建立健全教师企业实践体系

教育部等六部门2016年印发文件规定,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

教育部办公厅2022年又印发文件要求,推进职业院校教师每年完成至少1个月的企业实践。

2021年全国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共有129万人,按照每5年轮训一次的要求,每年要有20%的专任教师约25.8万人参与企业实践。202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根据公开信息,中铝集团从2012年到2019年10月,在所属的山东、山西、河南、重庆等企业开展企业实践,但累计培训只有200余人。

对此,教育部办公厅等三部门近日通知要求,要建立健全教师企业实践体系,除了国家级基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设一批共享开放的本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要引导职业院校建设具备生产能力的校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教师企业实践主要目的是什么?通知指出,让参训教师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

当然,交流是双向的,参训教师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企业职工教育与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改造与推广等工作。

据了解,企业实践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利用寒暑假进企业实践,利用业余时间进企业实践,带着课题到企业实践。

上述东部地区高职院校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实践在国内开展时间已经不短,但效果差强人意,存在多方面原因。从教师方面来说,企业实践作为职称评定和工作考核的基本要求,很多教师参与实践只是为了应付或完成职称和工作要求。

从学校方面来说,日常教学工作已经较为繁重,不希望教师在工作时间参加实践,如果教师脱产到企业开展课题研究,有的学校还要求教师需要带回一定的横向课题经费。

从企业方面来说,提供企业实践需要一定费用成本,甚至会因为磨合问题影响生产经营进度,导致积极性不高。

“但从根本上,应当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尤其是依托各级企业实践基地积极开拓本校的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他说。

不同层次的职业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介绍,职业本科教育教师队伍要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打造专家型双师师资队伍,要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实行企业实践、项目实践和全员轮训制度。

能工巧匠进学校

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短缺,是靠什么应对了高职扩招下的生源增长?

任友群在2022年5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兼职教师成为职教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广东为例,广东省指导高职院校自主开展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认定,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教教师双向流动。2021年,该省高职兼职教师人数达到2.8万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比达1:1.7。

江苏省规定,本科职业教育中,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占比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25%。

教育部2022年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提出实施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计划,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

设立企业实践基地,也有利于推动校企人员流动互派,落实教师到企业任职兼职与企业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兼课任教的“双向”流动机制。

通知要求,国家级基地要选派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促进“双元”育人。

“职业学校应该既有专职教师,也有兼职教师,因为职业学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调整专业课程,同时使用专兼职教师,让社会上的能工巧匠走进学校,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这个灵活性特征。”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峰 编辑:张星)

王峰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