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礼包”丨全方位守护老年健康,广东如何绘制“路线图”?
安享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社会和谐稳定。1月12日,2023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公布,其中一件便是大力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持续增加医养结合机构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超30%。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超60%。新增64个社区(村居)心理关爱项目点,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行动。为2.2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健康养老服务“礼包”内容丰富、诚意满满。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接下来,广东将如何进一步将健康养老服务的民生礼包送到老百姓心坎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期盼?
广州市南沙区“街坊之家”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健康服务。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
瞄准“医养结合”精准发力
在养老的同时获得优质健康服务,是老年人共同的需求与愿望。
先来看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一组数据:广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1556万,失能失智老年人占全省老年人总数15%左右,需要长期照料的老年人就超过200万;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78.4%,平均每5个老年人就有1人患慢性病。
“老年人一旦患病,就需要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既耽误了治疗,也增加了负担。部分患病老年人把医院当养老院,成为‘常住户’,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广州市增城区颐养院副院长唐祖增深有体会。
广东社工上门走访,为有需求的老人送上医药箱。
推进医养结合,是改善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今年广东省民生实事正是瞄准“医养结合”精准发力。
提高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的可及性——
近些年来,广东积极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并推动民营医养结合机构快速发展,医养结合机构数持续增加。
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有医养结合机构422家,是2019年的2.45倍;机构床位总数约11.59万张,是2018年的2.57倍;医养签约对数近2508对,是2018年的3.9倍。
在今年的广东省民生实事中,明确提出要持续增加医养结合机构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超30%。这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提出了切实可感的具体目标。
超30%医养结合服务率是指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在年内接受两次医养结合服务的人数要达到30%以上。调查显示,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达1081.3万人,意味着这一“服务礼包”将覆盖全省超300万老人。
在广东的一家养老服务机构里,护工陪伴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提供老年人迫切需要的上门医疗服务——
我国居民养老有着鲜明的“9073”格局: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
显然,医养结合服务的重心是居家及社区。近些年来,广东加快推进家庭医生、家庭病床签约服务等上门医疗服务,将老年人急需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送到社区和家中。
在今年的广东省民生实事中,一项福利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超60%。这将有力推动依托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慢病有管理、疾病早发现、小病能处理、大病易转诊”。
此外,这项民生实事还提出,要新增64个社区(村居)心理关爱项目点、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行动、为2.2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全方位托举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目前,健康养老服务距离老年群体的需求和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广东省人大代表、汕头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杨焕新表示,“省政府把它作为今年的民生实事正式提出来,体现了对老年人关心关爱的为民情怀。”
打出服务体系建设“组合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医养结合一直是广东的民生重点工作。
近5年来,广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十四五”广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文件,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医养结合工作还被列入各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项目、深化医改暨健康广东行动考核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检查考核评估项目、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
以盘活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为核心,广东持续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改革。
在城市社区,佛山的“家门口医养结合”是一个典型代表:改建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低收入失能失智及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家门口医养结合”服务,实现“养老不离家门、不离社区、不离亲情、不离医院”。
在农村镇街,江门的“两院一体”医养结合开展得有声有色:由镇街卫生院托管镇敬老院,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服务,解决农村特困老人的医疗养老护理问题;对广大农村分散的居家老人,则由家庭医生、家庭病床签约服务提供医疗养老服务。
江门台山市端芬镇卫生院院长许国斌介绍,该院几年前托管了“一墙之隔”的镇敬老院,对旧住院部的所有设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同时为特困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医疗服务。
目前,该卫生院共有51个老人入住,其中超90%患有基础病。院内专门建立了一支由专职护士长、护士及2名兼职医生的队伍负责医养结合业务。“旧的住院楼有了用途,利用已有医疗资源也更加节约前期投入,这样的模式很适配农村。”许国斌说。
广州市南沙区“街坊之家”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健康服务。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
清远市三排镇卫生院为当地老人开展专家义诊服务。
“医养结合的重点在医,难点也在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忠奇认为,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提供医养结合服务不仅要能提供健康咨询、解决常见病和多发病,还需及早辨识急危重症患者,并打通绿色转诊通道。
杨焕新建议,健康养老服务还需要在政策保障、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做得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更加多元、可及和可持续。
接下来,广东将如何进一步把健康养老“民生礼包”发放到位?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处获悉,广东将进一步打出“组合拳”——
盘“存量”: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重点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到2025年底,每个县(市、区)都将有1所以上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机构。
扩“增量”:鼓励医疗资源富余的地区将二级及以下的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
提“质量”:持续提升社区医养结合能力,在全省全面推广佛山市“家门口医养结合”、江门市“两院一体医养结合”经验做法。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创建活动,全面带动服务质量提升。
聚“力量”: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对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实行按床日付费,并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在2022年中央专项福利彩票公益金9000万元资助34个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基础上,2023年再增拨1.07亿元资助21个医养结合项目建设。
【来源】南方+
【记者】李秀婷 钱明雅 黄锦辉
(编辑:毕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