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销量神话不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宋豆豆 报道
近日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产汽车、马自达四大日系车企纷纷公布2022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丰田在华销量十年来首次同比下滑,本田连续两年走低,日产连续四年下跌,马自达更是领跌,连续五年下滑。
日系车销量神话不再?
丰田2022年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为194.06万辆,较2021年减少0.2%,这是丰田在华十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丰田汽车方面认为其在华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导致到店人数大幅减少,进而严重影响了销量表现。
具体来看,丰田在华合资公司中,广汽丰田2022年累计销售汽车约100.5万辆,同比增长21.4%,成为2022年极其少有的、达成百万产销的合资主流车企;一汽丰田尚未公布2022年销量数据,根据乘联会数据,一汽丰田2022年批发销量为83.46万辆。
此外,丰田2022年在华销量下滑,与旗下豪华车品牌雷克萨斯销量缩水密不可分,雷克萨斯2022年累计销量超18.39万辆,同比下滑近19%。2022年以来,雷克萨斯ES、NX等畅销车型已从此前的加价到平价再到降价,躺赢时代已然不再。
除了丰田不及预期之外,本田中国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本田汽车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约为137.31万辆,同比下滑12.1%。其中,合资公司广汽本田终端累计销量约为72.07万辆,同比下滑6.19%;东风本田终端累计销量约为65.24万辆,同比下滑17.76%。
本田汽车同样将销量下滑归于“受新冠疫情及零部件供应紧张的影响”。而这已是本田汽车连续两年销量走低。
“从国际环境看,地缘政治导致部分国家供应的用于汽车零部件生产的能源和原材料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对芯片和动力电池供应链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近期美国芯片制裁法案严重影响了美系芯片供应,也牵连到了部分日系零部件供应商。整体导致本田比较严重的机能零件供应短缺。”有本田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本田长期坚持采用全球化零部件供应体系,但没有供应优先权,与日系零件供应体系为主的丰田相比,或是与具有更多源头优势的欧美品牌相比,本田的芯片供应体系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难逃下滑命运。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和轻型商用车(包括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月销量和郑州日产)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约为104.52万辆,同比下降22.1%。
事实上,日产中国在华销量已连续4年出现下滑,不过前三年其下滑数字在1.1%-5.8%之间,2022年出现了超过两位数的下滑。尽管销量出现颓势,日产汽车表示将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发展,加速推进电驱化布局。
日系品牌中,马自达领跌,其在华销量连续5年下滑。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约为10.81万辆,较2021年减少41.2%。
“中国是马自达最重要的海外市场,马自达将继续深耕。”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总裁住岡敬表示,自2023年起,马自达每一年将在中国市场投放新车型。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日系车销量下滑与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关,燃油车市场份额面临剧烈萎缩,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车加快抢占合资品牌部分市场,但日系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处于弱势地位,日系车市场份额出现下滑。
加码电动化攻势
业内认为,日系品牌在电动化领域转型缓慢,是其在华业绩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2022年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量2054.3万辆,同比增长1.9%,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歌猛进,2022年累计销量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不过丰田、本田等传统车企巨头表现不尽人意。
对于重度依赖燃油车的合资品牌而言,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比自主品牌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它们既要守住燃油车的底盘,又要尽快把新能源车短板补齐。
在国内电动车市场,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因起步更早也拥有了先发优势,中国用户呈现出愿意为电动化、智能化付出更多资金成本的态势。在主流市场上,比亚迪连续多月销量突破20万辆,其单车平均售价已超过15万元,超过大众、丰田等合资车企;蔚来、理想、小鹏等头部造车新势力月销过万,传统车企创二代们如埃安、极氪等开启走量反攻。
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处于落后状态。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国内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6%,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6.5%,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方面,12月自主品牌为51%,豪华车为22.8%,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9%。
有汽车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合资车企面临重重挑战,一方面存量竞争时代,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多数被豪华品牌占据,同时自主品牌不断向上冲击高端,不少合资品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合资车企在电动化转型起步较晚,处于加速追赶阶段,但普遍面临纯电动车积累不足、产业链不强的问题,如何更新观念、积极转型,需要思考。
事实上,从大众推出ID.系列开始,合资车企纷纷加快电动化转型。目前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等均已在国内推出重磅纯电动车型,比如广汽本田e:NP1、东风本田e:NS1、东风日产ARIYA、上汽大众ID.4X、一汽-大众ID.4 CROZZ、广汽丰田bZ4X等。
然而由于合资品牌发力较晚,此前推出的电动车多是“油改电”而来,续航、智能等产品表现均不及中国品牌电动车,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尚无爆款车型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日系车企发力角逐市场份额。
根据丰田汽车的规划,到2025年,bZ系列计划推出7款纯电车型,其中5款将导入中国市场。到2025年,丰田和雷克萨斯两大品牌将向中国市场导入35款新电动化车型,其中包括10款纯电车型。
本田汽车宣布,计划五年内在中国推出10款e:N系列电动汽车。2030年之后Honda在中国推出的所有新车型均为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电动化车型,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马自达宣称,2025-2027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专属的纯电车型。
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表示,计划到2025年,向中国市场导入9款纯电动车型和搭载日产e-POWER技术的车型,电驱化车型销量占车型总销量的40%以上。
“我认为传统车企的机会是存在的。”一合资车企高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下传统车企都在发力,在市场被激活的时候,他们在之前积淀的好的要素和资源就会被充分发挥出来,尤其客户慢慢认识到,并非只有新能源品牌可以做新能源车。”
在某新势力车企高管看来,合资品牌的优势是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短板是智能化装备不足。“一旦它们补齐短板,未来鹿死谁手还不好说。”
当国内纯电动车的竞争愈发白热化,新产品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留给“丰田”们的时间不多了。
(作者:宋豆豆 编辑:张明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