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稳中有进,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5%。工业经济为稳定宏观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工业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拉动0.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7.7%,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此外,2022年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5G基站新增88.7万个,目前中国5G用户达5.61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1/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8.4亿户,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保持一季度平稳运行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工信部下一步将继续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扩需求、促循环、助企业、强动能、稳预期,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工业经济压力依然严峻复杂
“2022年工业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还是比较严峻复杂的,稳增长压力较大。一季度高位开局,到了4月份大幅下滑,5月份后又开始企稳回升,四季度再次受疫情扰动,下行压力加大。但总体保持住了回稳向好态势。”田玉龙表示,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主要行业运行平稳,特别是2022年装备制造业增速达到5.6%,对整体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0.3%。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恢复,2022年产销量分别增长3.4%和2.1%。
工信部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了79.9%,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田玉龙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工信部接下来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央地协调联动,特别是推动落实车购税、车船税、牌照等有关支持政策。编制好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适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工作。同时,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新能源汽车后续的支持政策,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特别是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城市试点,进一步强化质量品牌建设,稳定消费市场。
此外,充电桩、光伏电池等相关产业也在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壮大而得到快速增长。2022年,充电桩、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0.3%和47.8%。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个、换电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电桩259.3万个、换电站675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同时我们累计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基本实现就近回收。
田玉龙表示,接下来,工信部将严格生产准入管理,加强对投资的指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开发和布局,保障好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继续大力推进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使用便利性,更好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设施和环境。
从各地的经济表现上看,多数省份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去年31个省(区、市)中,有24个工业增加值实现了增长。其中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福建、四川、湖北、湖南、河北等工业大省增速高于全国水平。中西部地区主要指标增速处于领先。去年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8%和6.2%。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3.0%,总体呈现平稳恢复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进入2023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印发了《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针对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国家将从政策支持、融资促进、扩大需求等方面,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信心。其中,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延续到2023年底。推动扩大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消费以及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下乡,开展跨境撮合活动,解决中小企业订单问题。
国家统计局在2022年四季度针对小微企业的调查显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占65.9%,较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政策惠及面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持续保持在六成以上。在政策持续发力的作用下,企业用工投资意愿有所恢复,工业企业景气问卷调查显示,2023年一季度用工预期指数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投资预期指数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2023年中小企业平稳发展的困难挑战依然较大,这方面需要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发力。”田玉龙表示,工信部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强化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动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市场主体活力、居民消费潜力和产业升级动力的有效释放,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态势也将保持不变,为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加快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出台在即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的引擎,也是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战场。”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在会上介绍,工信部已经在2022年遴选了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培育了99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82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32家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企业(园区)。下一步,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使绿色成为新型工业化基本底色。
据了解,工信部将在2023年制定出台《加快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各项落实举措,分类指导、分业施策,一体化推进重点行业、园区、企业和地区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健全绿色转型促进机制,引导财政金融资源加大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工业节能降碳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陶青指出,将持续实施国家节能监察,深入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和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开展一批工业绿色微电网、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建设等试点;聚焦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用水行业,开展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优化提升工程,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废钢、废纸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规范管理,推动实施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提升复杂难用固废和新兴固废利用能力;更新发布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
此外,发展绿色能源装备产业也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陶青介绍,截至2022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国际领先。我国风电机组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单机容量不断增大,最新的陆上风电机组已经达到6兆瓦以上。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在1.2亿千瓦以上,累计装机已经超过7亿千瓦,带动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2亿千瓦。
陶青表示,工信部接下来将坚持“双碳”目标,落实电机、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组织制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目录,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系列主题活动,加快发展风、光、水、氢能、储能等领域的绿色能源装备和能源电子产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将达1.2万亿元
相较于工业经济,2022年信息通信业持续保持平稳增长,对各类产业的融合赋能效应进一步凸显。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介绍,2022年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4%,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1个百分点,成为电信业务重要增长极。全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93亿元,同比增长3.3%;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18.1%,全国网上零售额13.8万亿元,同比增长4%,带动信息消费量质齐升。
与此同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显著。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231.2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5亿户家庭的能力,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过了25%;新增建设了5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互联带宽达到38T,建成4个新型交换中心,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网络互联架构加速形成,网络服务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赵志国表示,工信部将加快“双千兆”网络深度覆盖,实施千兆城市建设行动,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存运融合的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启动电信普遍服务“宽带边疆”工程,推进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打通信息“大动脉”。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在2022年全面建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和两个灾备节点全部上线,二级节点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服务企业近24万家,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余个,其中跨行业跨领域平台达到28个,有力促进了产品全流程、生产各环节、供应链上下游的数据互通、资源协同,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赵志国介绍,目前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突破1万个,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总数的70%,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了45个国民经济大类,2022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1.2万亿元。工信部接下来将会同各部门、各地方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保各项工作圆满收官,研究制定促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的政策举措,支持电信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联动协同,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工业互联网在重点产业链普及,以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缴翼飞 编辑:包芳鸣)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