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安踏之变
安踏董事会重新分工,职业经理人成急先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 北京报道
新年伊始,安踏集团人事剧变。1月18日晚,安踏发布公告宣布,丁世忠卸任CEO并留任董事会主席;丁世家不再负责供应链管理;郑捷卸任集团总裁及户外运动品牌群CEO,继续担任亚玛芬CEO;赖世贤卸任CFO担任联席CEO;吴永华卸任专业运动群CEO担任联席CEO;毕明伟担任CFO。
调整之后,上述六人仍然是安踏执行董事,所以,安踏董事会的这次变化,不在于人员变动,而是管理职能的调整。
公告称,此次调整是为了让集团管理架构与其战略方向匹配并完善集团企业管治。比如更好落实集团“多品牌”及“全球化”战略;实现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由不同管理人员担任;及提升管理效率、强化集团人才梯队建设。
安踏董事会则认为,这次调整将优化安踏集团的企业管治架构,对标国际大型企业治理模式。当天,丁世忠在内部发出一封员工信,他表示,这个决定既是集团董事局经过长期研讨之后,为实现中长期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审慎决策,也是面向未来的全新布局。
截至1月19日收盘,安踏的股价为116.5港元/股,总市值约3161亿港元。过去十年,安踏的股价增长了数十倍,并已经实现对国际运动鞋服品牌的赶超。但安踏并不满足。
从家族企业走向现代化治理
安踏目前的董事会,家族关系依然明显。比如丁世家是丁世忠的哥哥,赖世贤则是丁世忠的妹夫。
但如果了解安踏的发展史,会发现它本就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安踏集团创办于1994年,创始人为丁思忍,他也是丁世忠的岳父。
丁思忍为中国香港永久居民,其最早创立了安踏企业公司,并以个体户身份于香港经营业务。1994年及2000年,丁思忍分别注册成立了安踏福建和安踏中国,以于中国制造及销售运动鞋。
2002年4月,晋江世发成为安踏福建的股东并于此后持有安踏福建的60%股权,晋江世发成立于1988年,前称是晋江市陈埭岸兜求质皮鞋厂。晋江世发的股本权益是由丁世忠家族持有,其中,丁世忠父亲丁和木持有60%,丁世忠持有10%,丁世家持有10%,丁世忠配偶和丁世家配偶也分别持有10%。
2002年5月1日,丁思忍将其于安踏福建及安踏中国的实益权益无偿转让给丁世忠,同日,晋江世发全体股东也将持有的实益权益无偿转让给丁世忠。因此,丁世忠成为安踏福建及安踏中国唯一的实益拥有人。
同年12月,丁世忠又将其持有的安踏福建及安踏中国等股本权益分配给了家族成员。2006年,安踏为筹备上市进行了一系列重组,这使得在2007年IPO时,安踏的核心股东变为三个主体,分别是安踏国际持股62.44%、安达投资持股5.25%和安达控股持股7.31%。
其中,安踏国际的主要股东为丁世忠和丁世家,二人分别持股41.44%、40.84%,另外丁世忠表兄王文默持股11.41%。而安达投资由丁和木的家族信托拥有,安达控股由丁世忠妹妹丁雅丽成立的信托拥有。
截至2021年底,安踏国际、安达投资和安达控股仍分别持有安踏44.43%、4.27%、5.95%股权。所以,丁世忠家族一直牢牢掌握着安踏的掌控权,但是在企业管理上,安踏则一直在吸纳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并向现代化管理体系迈进。
这次调整,一个核心变动是丁世忠不再担任安踏CEO。自安踏上市以来,丁世忠就一直是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而在将董事局主席与CEO的职责分开后,丁世忠将把主要精力放在集团企业战略、人才建设、企业文化、经营监督等事项上,同时也将直接管理集团内部审计与监察职能及收购合并事宜。
至于CEO的职位,安踏则将开始执行联席CEO制度。丁世忠在员工信中表示,赖世贤和吴永华是其合作多年的亲密战友,均共事超过二十年,一直深度参与集团的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工作,个人能力经验和过往业绩得到了董事局的高度认可。
需要指出的是,吴永华在2003年加入安踏时,丁世忠曾将其在安踏福建、安踏中国及安踏晋江中分別持有的5%股权转让给吴永华,以作为吴永华加入安踏的代价。所以截至2021年底,吴永华也持有安踏国际5.29%股权。
另外,丁世家继续负责管理集团生产职能,而不再负责集团供应链管理,也是进一步放权的体现。丁世忠表示,联席CEO制度将更有效地统筹多品牌复杂的管理体系,强化高层人才的轮岗及梯队建设,提升安踏集团日常运营管理的效率。
聚焦新增长引擎
过去,安踏将业务划分为三大运动品牌群,分别是专业运动群、时尚运动群和户外运动群。其中,专业运动群包括安踏和安踏儿童;时尚运动群包括FILA、 FILA FUSION和FILA KIDS;户外运动群包括DESCENTE以及KOLON SPORT。
在这次调整中,郑捷和吴永华虽然分别卸任了户外运动品牌群CEO、专业运动群CEO,但是,在新的分工中,安踏对几位执行董事的权责则是进行了更明确的划分。
比如两位联席CEO,赖世贤将分管安踏品牌、除FILA品牌以外的所有其他品牌、集团采购以及集团的若干职能(包括人力资源、 法务、投资者关系及行政管理等)。吴永华则将分管FILA 品牌、集团国际业务及集团若干职能(包括零售渠道管理及公共关系等)。
过去10年,FILA是安踏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在2009年以3.3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FILA在中国地区的商标使用权和经营权后,仅用十年的时间,FILA就已经成为了安踏集团旗下第二个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的品牌,这也帮助安踏迎来了第二增长曲线。
此前,FILA的营收已经超过安踏品牌,但是在2022年上半年,FILA品牌营收107.77亿元,同比下降0.5%,安踏品牌的同期收入为133.6亿元,同比增长26.3%。这是FILA品牌自披露营收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但在2022年第四季度,FILA再次录得同比10-20%低段的负增长。
当然,FILA增速放缓,受疫情的影响很大,随着市场复苏,如何在高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速发展,也将是对吴永华的全新考验。
而郑捷的调整,则可以看作是安踏董事会对其委以更重的担子。2019年3月,安踏完成了对亚玛芬的收购,丁世忠曾表示,收购亚玛芬是其创业以来所做的份量最重的一次决定。
2022年上半年,安踏首次披露,其持有亚玛芬的合营公司收益同比增长21.1%至96.7亿元,EBITDA 同比增长28.2%至7.14亿元。而这部分业务收入,还未并入安踏集团财报。
亚玛芬旗下品牌包括奢侈级户外装备品牌Arc’teryx、山地户外越野品牌Salomon,以及Peak Performance、Atomic、Suunto、Wilson及 Precor等。
对于提出“多品牌”及“全球化”战略的安踏而言,亚玛芬未来的发展将至关重要,而让郑捷将精力聚焦于此,也是把压力转到了他的身上。
在2022年的总结会上,丁世忠说,做品牌,如果不走出去,不和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同行一起竞争,思维就很容易被固化和局限。而安踏集团+亚玛芬的“双A联手、双轮驱动”形成了安踏集团的全球化格局。总体来看,亚玛芬三年下来走得很稳,每个品牌都能按照既定的变革方向去推进,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业绩。
此外丁世忠还提到,安踏要坚持动态管理、减脂增肌。这次调整,便是动态管理的一个缩影。“短期的动态管理,是根据市场终端的需求变化,快速地调整;而长期的动态管理,其实是一种战略思维和纠偏能力。不能认为动态管理就是保守,动态管理还是要在竞争中打胜仗”,丁世忠说。
(作者:白杨 编辑: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