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成地方两会高频词 广东、浙江等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21低碳李德尚玉,赵雅南 2023-01-31 19:5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目前,各个省份均已召开当地“两会”,各地政策发力方向逐渐明晰。在各地政府的目标清单里,绿色低碳转型成为重要关注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关键词被高频提及。

日前,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对外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

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是各地“两会”部署的重要内容,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把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置于重要地位。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在各地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过半数省份明确提出“四个协同”,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多个省份均强调绿色能源转型。以山西、河北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占比高的省份提出,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广东、浙江等地则谋划布局新能源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关注风光发电、储能电源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培育。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我国明确提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

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相辅相成。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多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北京市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让首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江苏省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先立后破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省域范例。

山东省提出,扎实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上加力提效。

浙江省提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四川省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开展美丽四川建设试点,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2年12月,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在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举办的“2022碳中和主题论坛”上指出,随着我国“双碳”1+N政策体系逐步建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陆新明也强调,并不是所有的措施都能做到减少碳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的协同,如何通过优化技术路径,设计政策组合,通过清洁空气与碳达峰、碳中和的措施更好地产生合力,还需要科学家们开展更多的研究,贡献更多的智慧和方案。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在“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亦表示,近年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要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要进一步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必须更加突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在优化调整结构上动真碰硬,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因地制宜加快能源转型

在推进“双碳”目标有序实现的背景下,促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是各地持续关注的重要内容。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一方面,多地明确要提高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河北提出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山西省提出积极布局先进环保高效煤电机组,稳妥推进煤电项目“上大压小”,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1600万千瓦;广西提出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稳步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另一方面,各地布局推进新能源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关注风光发电、储能电源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培育。

例如,广东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发展海上风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储能电池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浙江提出加快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打造沿海核电基地、华东抽水蓄能基地、长三角海上风电基地、全国油气储运基地;上海提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LNG站线扩建、分布式光伏建设,规划建设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外电入沪等重大项目,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安徽提出推进风光装机倍增工程,加快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00万千瓦以上。

各个省份之间体现出不同的能源转型发展路径。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不同的能源结构转型目标,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鲁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不同地区提出不同碳达峰路径,符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不同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发展阶段等提出不同能源结构转型目标,符合系统与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

对于各地如何根据自身禀赋推进降污减碳协同与能源转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表示,需重点关注城市和区域协同,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有些地区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潜力较大,如何在发挥自然资源禀赋的前提下,推动其工业、城市以及建筑交通等发展,实现最大优化,并与周边城市、区域实现协同提升,值得思考。

此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在布局能源转型战略的同时,多地也明确了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的保产工作。

例如,陕西提出扛牢保能源安全责任,抓好煤炭稳产保供和优质产能建设,争取海则滩等4处煤矿开工建设,确保煤炭产量达到7.5亿吨;新疆提出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力争2023年原油产量3350万吨、天然气产量420亿立方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作者:李德尚玉,赵雅南 编辑:李博)

李德尚玉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