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十年丨“一带一路”倡议延伸到拉美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带一路前沿 2023-02-06 22:13

“一带一路”倡议已在全球取得了极大进展,成员国也从刚开始的古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逐渐向外围扩展。截至2022年3月,中国已经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中也已颇具经济影响力。仅六年时间,“一带一路”已经延伸到拉美19个国家,占拉丁美洲34个国家的56%,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未来前景。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一带一路”项目延伸到拉美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赵忆宁在自己的新书《“一带一路”拉美十国行记》回答了这一问题。

本书作者深入中国在拉美十国的130个投资、并购、建设和运营项目的第一线,面对面访谈492人次,以日记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中国与拉美划时代的伟大合作与共赢,在书中我们可以沿着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双边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并购与金融信贷四条主线,观测到中国在拉美以何种方式存在以及存在方式发生的变化。

下文内容来源于书籍《“一带一路”拉美十国行》。

1. 拉美是“一带一路”第七条贸易走廊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有规划地打造了六条贸易走廊,包括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巴基斯坦、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六大经济走廊,而中国与拉美的贸易走廊未在其中。但是,无论“在”与“不在”,这条重要的商品贸易走廊一直就在那里!中拉贸易起飞于2003年,虽然经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有几次起伏,但总体上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短短10 多年间,中国已经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

虽然中拉贸易额目前还少于中美贸易额,但是中拉贸易正在快速增长,仍然处于上升阶段。中拉贸易额从2002年的170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近3060亿美元。

大多数研究机构预测,中国超过并大大领先欧盟后,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成为拉美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一增加中拉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长期计划,受到拉美国家普遍的期待。

但是,从贸易结构上看,拉美以大宗商品换取工业制成品的整体贸易格局并没有得到改善。长期以来,该地区大多数主要商品出口国,严依赖中国作为其初级商品出口目的地。目前南美洲的9个国家(不包括哥斯达黎加)高度依赖中国的市场,南美最大的出口国对大豆、石油、铜和铁矿石这四种商品的依赖程度很高。2018年,中国从该地区进口的主要是自然资源大宗产品,2017年,巴西对中国出口额占巴西出口总额的近一半,同样地,智利和秘鲁分别为27%和25%。在任何一年里,智利铜产量的绝大部分都运往中国。

贸易流动是双向的。长期以来,中国将拉丁美洲视为一个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但是现在中国出口该地区的产品与10年前大不相同了。随着拉美地区对中国制造高端产品整体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这个地区投资建厂,建设诸如特高压输变电线路、铁路、港口、水库等。中国向拉美国家出售包括电动机械及设备(21%),机械及机械用具(15%),铁路车厢、机动车辆及零部件(7%),尖端的电信设备与电子产品在内的高技术产品大大增加了。当然,众多的一般消费品依然不会缺席。

2. 基础设施建设是最大亮点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拉美的贸易从本质上讲一直是“一带一路”式的。中国企业在拉美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绝大多数都是原本就在这些国家的发展规划中的,有些大的项目甚至是拉美国家几十年来的梦想。而“一带一路”这个平台起到了加快与助推的作用,更早为所在国的商业、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广泛的领域带来收益。

根据美洲对话数据库数据,自2002年以来,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关注的有150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截至2018年,150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已有约23个完成并交付使用,还有一小部分正在建设中,其中有为数不多的项目被取消或延迟。

仅就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最成功的有三大类。首先,是港口设施。港口项目在类型和规模上有很大差异,从疏浚到建设,再到收购或者运营。目前中国企业在拉美有20多个港口项目已经完成新建、扩建或者交易并购,还有一些在进行中。其次,是水电站建设。拉美几个最大的水电站,比如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正在建设的阿根廷孔拉水电站,总投资额约53 亿美元。目前世界各地总造价10亿美元以上的水电站,90%以上均是由中国公司承建。最后,是被称为“国家名片”的特高压输电网。中国在巴西建设的两条美丽山特高压输电网,是特高压走出国门的标志性项目。

3. 异军突起的投资与并购

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从双边贸易、工程承包到投资并购的转变,在矿业、石油、建筑、银行和公用事业等主要行业都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中国参与的拉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为三类。

第一类属于工程承包类,由所在国用国家主权担保向中国政府贷款,并以此支付工程建设款,被称为政府间框架协议的“两优”(“优买”“优贷”)项目,这类项目占多数。

第二类是参与拉美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PPP 项目投资,包括道路、风力发电等。

第三类是投资并购。中国国家电网在巴西修建了两条美丽山特高压输电线路,美丽山一期与巴西国家电力共同投资,二期则是中国国家电网独立投资,两条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总投资为70 亿美元。中国国家电网还收购了巴西电力企业CPFL,总收购金额296 亿雷亚尔,总计超过80亿美元。另外,国家电力投资公司以约23 亿美元收购了巴西圣西芒水电站。截至2017 年底,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800 亿美元。拉美成为仅次于亚洲的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

在港口项目中,中资企业一方面投资新港口的建设,另一方面也收购老的港口。在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咽喉巴拿马,中交疏浚公司正在建设科隆集装箱港(PCCP)项目,投资人是山东岚桥集团。另外,中交集团在巴西投资的圣路易斯港口也正在建设中。除了新建作为粮食物流产业链条结点的港口,中国公司还参与并购原有的港口。比如,中粮集团在2014—2015年收购了巴西桑托斯港口的两个码头,中国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了巴西巴拉那瓜港口。

中国在拉美密集性地建设与收购港口。比如,在巴西,主要是与国际四大粮商争夺大豆粮源的主战场相关。尽管是在远离中国的拉美,这些不同的中国国有企业也会为了共同的目标携起手来。比如,中粮集团在巴西农粮副食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行业其他服务业与国际四大粮商争夺大豆粮源主战场,而另外的企业则配合正面战场投资公路与铁路建设,搭建一个物流畅通的渠道。在巴西约有28% 的大豆出口使用北部港口,雨季来临时,连接农业种植带至北部港口的公路上,因大吨位运输车陷入泥泞,排队几天的情况很常见,在一个运输成本奇高的国家损失显而易见。目前有中国企业正着手对道路进行改造,还有新建铁路的规划。

毋庸讳言,这也会让人对中国在拉美日益延长的产业链以及在能源等关键产业持续增加的势力怀有戒心。所以,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正式扩展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特别是中国公司正在对拉美基础设施进行更广泛的整合,包括新增与存量的调整,是中国为了确保更有效地将初级商品从当地港口运往中国。比如,上面提到中国在该地区的粮食供应链一体化(生产、加工、物流和营销)方面的努力,当然还包括收购能源、矿产资源企业,使中国在该地区的一些战略部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原本这些资源大多数也并不掌握在拉美人手中。比如,中粮集团收购的是荷兰公司尼德拉农业和中国香港来宝农业。中国国家电网收购了巴西电力的股份,但巴西政府出售这部分资产的时候是公开市场操作,即便中国公司不买,其他国家的资本也照样进入。只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巴西政府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后这些企业很快变成了中国的国有企业。

4. 活跃在拉美的中国金融机构及其影响

21世纪初开始的拉美黄金10年已经成为过去。2018年行走拉美十国启程前,整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正处于经济复苏期。拉美国家的经济复苏需要吸引更多的投资,在中国资金大举进入的同时,欧盟依旧是本地区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而美国对拉美的投资包括美国的对外援助在逐年减少。中国资金的进入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缺口。

评估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活动的规模,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投资与并购,背后都有强大资金的支撑。中国资金流向拉美,并不是近几年才发生的。20世纪90年代初,首都钢铁公司率先进入拉美,收购了秘鲁铁矿;几乎在同一时间,中石油投资秘鲁塔拉拉油田,是中国大型企业进入拉美的先行者。

几百家中国企业活跃在拉美,其合作领域更加多元化,包括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制造、信息技术和农业等。拉美地区成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规模最大、投资产业最多的地区,而每一个项目的背后都有中国金融机构的身影。

5. 目前在拉美地区活跃着三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

首先,是两家中国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和中国进出口银行(CEXIM)。它们在一些拉美国家设有代表处,并一直担负着双边政府框架项目的大额融资。这些贷款是以国家主权担保借贷与偿还,用于修建包括公路、机场等“互联互通”项目,也有水电站、光伏电站等资源能源开发项目,还有学校、医院、住房等民生项目。相比之下,中国的政策性银行通常提供比美国进出口银行更优惠的利率。同时,为了确保能源安全,政策性银行在拉美一些国家发放了以大宗商品(石油)做抵押的数百亿美元贷款,如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中国以提前锁定未来多年的石油供给作为交换。有数据显示,两家政策性银行发放的贷款占中国跨境贷款的75%左右。

政策性银行所发挥的作用,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中国显然是拉美国家新的和不断增长的资金来源,尤其是那些无法进入全球资本市场的拉美国家。此外,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角度来看,这些贷款并未附带与国际金融机构和西方贷款类似的政策条件。关键是政府融资主要是投资长期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而对这些项目的投资,很多是无法依赖“市场之手”实现的。

其次,中国多家商业银行纷纷在拉美地区建立分行或者子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交通银行等,目前在拉美设有10多家分支机构。

最后,中国于2014年和2015年先后成立的两家中拉基金活跃于此。一家是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发起的中拉合作基金,另一家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发起设立的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

目前中国为拉美国家提供融资近1500亿美元,比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美洲开发银行给该地区提供的贷款总额还多。这些还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与拉美多国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几百亿美元)与近千亿美元额度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在外国投资有限,以及多边信贷选择支持拉美基础设施建设意愿微弱的背景下,加上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金融机构成为持续投资拉丁美洲地区的重要资金来源,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首选贷款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机构抛弃一些违约或者重债国家,在这些国家岌岌可危时,是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与伙伴国家谈判一揽子援助计划时,中国往往将不同的金融工具组合在一起,从赠款、低息贷款到以竞争性市场利率提供的出口信贷和贷款不等。中国将官方资金转化为经济、安全声誉的能力在增强。这既是硬实力,也是独特的吸引力。

(编辑:李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