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万亿投资压实各方责任
南方财经全媒体智库研究员 石恩泽
癸卯兔年,高质量发展正当时,这将是一个全员奋力奔跑的一年。
继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在一阵泥头车和挖掘机的喇叭轰鸣声中,深圳市于1月29日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此前,深圳在2023年《求是》杂志第一期上立下“军令状”——今年要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简称“固投”)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简称“社消”)双双突破万亿。
2022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8942亿元,同比增长8.4%;社会消费零售总额9708亿元,同比增长2.2%。从数据来看,深圳社消距离破万亿仅差临门一脚,但固投若要突破万亿,算下来增速要达11.8%以上。这一任务并不轻松。
为按时按量完成目标,深圳行动迅速。全球招商大会、高质量发展大会接连召开,吹响了“拼经济”的号角。一曲新时代“春天的故事”正在唱响。
这其中,高质量发展背后指向重点之一即是投资。叠加积累的势能若是能充分释放,反弹力量将会很大,今年深圳完成万亿固投,料将问题不大。但投资的意义并不仅是拉动GDP经济数字,而是讲以“20+8”产业集群为代表的新兴发展方向的发展契机。
坚持目标导向:以1万亿投资压实各方责任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此前3年,中国经济依靠出口力挽狂澜,但在海外经济走向回落之际,今年国内的投资和消费要挑起大梁。
从春节消费数据来看,疫情期间被压抑的消费需求正在逐步恢复。春节七天假期,深圳共接待游客469.25万人次,旅游收入31.58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5.14%和56.18%。
除消费以外,深圳为何如此强调固投要破1万亿?
对比消费,政府更容易把控投资的节奏。在固投中主要包含基建、制造业、房地产三大项。以往房地产是固投中重要发力项,如今在房地产穿越周期的当下,基建和工业投资成为拉动各地GDP的关键抓手。
值得注意的是,基建和制造业发力的第一步就是要保障用地充足。对于其他城市来说,可以大快干上直接上量,但深圳本就存在土地空间发展不足的瓶颈。
据了解,深圳面积1997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1190平方公里,现状开发973.5平方公里,开发强度达49%。
同时,深圳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城”,工业规模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2022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4.5万亿,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
若是深圳要继续维持这样的工业体量,必须破解用地空间不足问题。
对此,深圳给出的解题思路是举全市之力推动“工业上楼”。2022年11月,深圳推出“工业上楼”计划,将按照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连续实施5年的进度,共1亿方,增量相当于新增一个龙岗区的工业空间。
这个计划不仅量大,而且价贵。参考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城市更新项目,7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中标价格57亿元,算下来1平方米造价近万元。
然而,深圳义无反顾。一开年,266个重大项目齐发,总投资约329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535.6亿元。
同时,深圳宣布将继续全力以赴抓投资、抓项目、抓进度,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确保项目质量、数量和速度,源源不断形成新的实物工作量,做到当前发展见成效、长远发展后劲足。
从总量倒推,2000万平方米“工业上楼”铺底,固投指标必定破万亿。深圳这是在以1万亿固投,压实各方责任,确保今年按时足量完成规定计划。
“让好企业有地可落”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在深圳皆化为实实在在可被量化的指标。
“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有效提振个人信心、企业信心、市场信心,在全市掀起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热潮,将进一步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敏在讲话中说道。
工业强市挑大梁:“上楼”助推深圳产业转型
但是,万亿投资的背后,并不仅仅是拉动经济的抓手。
在会上,除了市级领导坚定目标导向,深圳各区区委书记也都一一汇报了今年各自的“KPI”——地区经济发展目标。
从GDP增速看,坪山给出了10%,光明和盐田为8%,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四区为7%,福田、罗湖和大鹏新区为6.5%。
从固投规模看,宝安、龙华和光明都在会上均报出了千亿级固投目标。宝安更是给出了1900亿元固投,同比增长11.2%的目标,在各区里面,一骑绝尘。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年度计划投资排序,宝安区也是全市第一,项目总投资约847.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113.9亿元。第二名是龙岗区,项目总投资约61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81.0亿元;第三名是龙华区,项目总投资约53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76.6亿元。
宝安、龙岗、龙华,作为深圳三大工业强区,今年在固投指标上挑起大梁。三区在全市的总投资量中占比超60%、年度计划投资量占比超50%。
同时,三区首批开工重点项目中都有“工业上楼”项目。其中,位于宝安区的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40亿元,备受各方关注。
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座舱产业园、自动驾驶产业园及车规级零部件检测认证平台等。建设后,将有利于带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
值得一体的是,此前宝安虽然工业成熟度更高,但工业发展空间受限,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动作不如坪山大。然而,在实施“工业上楼”之后,宝安区将重回竞争舞台,成为相关企业的新落地之选。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深圳正在借由“工业上楼”倒逼企业转型。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宋丁曾撰文表示,在全球工业高端化发展的趋势下,“轻灵精优”制造业正在进入主流通道。深圳要朝着精细化、创新化、集群化的高端制造业方向升级,例如运用人工智能设计出智能网联汽车上的零部件。
另外,从项目所属领域划分上,也可以看出深圳正在以工业助推产业升级。深圳本批新开工项目投资在“量”和“价”上皆集中于产业领域。产业领域项目96个,项目总投资约186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305.5亿元。
此外,在资金结构上,深圳市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惠关系,75.5%来自于社会投资。同时,在项目数量上,由政府积极牵头,政府投资项目145个、社会投资项目121个。
“以最优的政策和最优的服务,创造最好的发展氛围、最好的创业生态,让工作进度始终快于时间进度。”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
这意味着政府虽然主导方向,但也充分尊重市场的需求。相较于其他城市经验,深圳在“有为”和“无为”之间再平衡,走出一条更为稳健的路。
(作者:石恩泽 编辑:孙超逸)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