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梁振英率团考察内地市场:南沙为何成为首站?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柳宁馨 广州报道
“其实我在一月已经来过一次,这次乘坐高铁到南沙让我感到非常便利。”2月6日,内地全面恢复与港澳人员往来首日,80人的考察团从香港北上南沙,规模前所未有。考察团成员之一,香港生物科技协会主席、海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现任主席于常海教授有备而来。
于常海此次携生物科技协会的多名重要成员到访南沙,希望能充分发挥内地与香港优势,考察制订重大产业项目在南沙落地的可行性方案,并在南沙落地国际生物科技论坛。
自《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在2022年落地后,与横琴、前海对标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正式实施,南沙成为粤港澳合作的新热土。
本次香港考察团首站之所以选择南沙,这背后在于看中内地广阔腹地。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重大平台,政策和资源优势明显,这将成为香港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想切入点。
2023年,《南沙方案》进入全面建设的一年。站在香港国际金融、先进产业和技术的“巨人的肩膀”上,南沙也将在“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以及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制度型开放上重点突破。
力邀香港社会团体常驻南沙
2月6日早上,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G6582列车当日车票全部售空,截至当天20时,香港出入境总数超过24万人次,显示粤港两地往来的需求强劲。
早上9点20分,G6582列车上的80人考察团抵达位于南沙的庆盛站。考察团由粵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成员和香港29个社会团体代表组成的,覆盖创业、工作、生活、医疗卫生、物流等多个行业。
过去也有不少香港的商会以及专业机构考察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但作为领队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形容,这次的南沙考察具有历史意义。从规模上看,这是香港史上首次有29个商协会集中在内地一个地方。
梁振英尤其强调“汇聚”和“协同”的重要性,不同行业的代表可以互相交换经验,形成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香港将利用广东、广州南沙的平台,打造其成为辐射到全国各地的聚集区。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提及,政府会善用已提升的粤港、港深合作机制,以专班为平台,深化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对接,亦会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和深港河套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开发建设。
“花费不大,而且一个月内可办理好所有手续。”此次考察过程中梁振英极力促成香港的社会团体落地南沙,即场邀请参与的机构考虑日后派人或聘请人员常驻南沙。
广东省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关向明认为,商协会是对接、整合和配置产业资源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是集聚产业、行业等市场主体的重要社会机构,具有强大的产业投资能力和资源协调能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我们发现南沙生物科技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很多香港生物科技企业已经落地于此,《南沙方案》也给行业发展带来更大的优势,两地在生物科技上的合作可以更进一步。”于常海希望未来能组织香港生物科技企业来南沙进一步调研,深化合作。
考察团背后,一个创新的合作机制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作为考察团领队,梁振英在南沙有一个重要身份,就是担任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简称“咨委会”)顾问,这是内地首个香港工商专业社团集聚平台,香港的商会、专业团体能直接参与其中。
咨委会承担着粤港两地双向沟通的作用,解决了以往香港各界对南沙发展政策、发展环境“不知道”的问题。专项工作组由最初8个发展至14个,涉及金融、商贸、科技、土地、信息、青创等方面的合作。
受访专家认为,南沙的合作机制主要亮点是在运作方式上更市场化,在模式设计中更注重与国际接轨和国际人才资源利用。
粤港两地G2B的创新合作模式在去年7月也复制至香港,广州南沙新区香港服务中心在香港挂牌成立,推动政府服务、项目对接和人员交流交往前移,成为港商协会对接南沙甚至大湾区其他地区的联系渠道。
“南沙背靠广东省的广阔市场,产业体系完整,高端制造业强韧;香港可以善用国际化的特点和优质的专业服务,与南沙优势互补,引领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开拓粤港澳大湾区的商机。”去年12月,在南沙与香港共同举办的政策推介会上,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将促进各界在南沙开拓更宽广的空间。
南沙建设迎来关键一年
经过2天的走访,考察团发现南沙对接香港的多方面规划已成现实:作为合作平台的先行启动区,南沙湾区块、庆盛枢纽区块、南沙枢纽区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成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已正式开学;新鸿基枢纽综合体、南沙枢纽站场、省中医南沙分院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
2023年,《南沙方案》进入全面实施的关键一年。“我们将集中资源全面加快三个先行启动区,其中谋划打造粤港科创合作先行示范区——庆盛区块突出‘最香港’。”南沙产业园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乐春表示。
南沙庆盛枢纽综合体项目是考察团在南沙的首站 (以下简称“庆盛项目”)。这一项目是南沙自贸区庆盛枢纽区块首个粤港合作项目,也是首个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试点项目。项目南侧,广深港客专庆盛高铁站正坐落于此。
在软环境上,南沙正在“复制”香港规则。例如,粤港两地强化工程建设领域合作,在南沙推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打造港式国际化社区;考察团还参观了港式金牌全科门诊部,这是南沙首个港资独资的医疗机构。
在广东长期居住的香港人大概有53.8万人,在广东生活的香港老年人的人数则有8.9万人左右,香港安老服务协会主席陈志育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透露了这两个数据。
“在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情况下,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都会面对老年人的照顾养老需求。”陈志育期待可以在南沙通过创新项目建造一个与国际联通的平台,将香港高标准的养老模式带到南沙来。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不少港商代表是“有备而来”,在过去一年南沙与香港的合作打下不少基础,并且形成差异化的互补。最终,在2月6日下午的穗港商协会协作交流活动上,3组共8家商协会代表促成签约合作。
“其实几个月前我们已经与广州市、南沙区工商联深入交流,达成合作联盟。”在考察过程中,广州和香港物流协会顺理成章签约成立穗港物流交流联盟,将共同建设穗港澳商会协作中心。
以物流行业为例,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通过律师、会计等专业服务业与国际接轨;南沙则以制造业出名,在船舶建造方面交付记录居国内第一。
更进一步而言,南沙与香港通过产业互补带动实现产业再造。“过去香港跨境物流以粤东市场为主,但是疫情过后,我们发现在水路上南沙可以与香港跨境物流有一个很好的对接,所以我们希望与南沙,甚至是穗港进行合作,探讨在两地开设固定航班等。这样可以让两地跨境物流更加顺畅,解决生产企业进口原材料和成品加工的供应链和跨境物流需求。”钟鸿兴期待。
结束行程后,梁振英总结时指,今次考察加深港商了解粤港合作机会。梁振英许下期待:“我希望两三个月之后我们咨询委员会,在昨日的大会的基础上,能再就南沙最新的发展情况、整个广东最新的发展情况再开一次会,更加深入去讨论。尤其就制度、机制、对接衔接方面,我们会做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政策研究,看看两地的机制制度,怎样可以对接。”
2023年是《南沙方案》全面实施的关键一年。南沙提出,将紧抓《南沙方案》财税政策落地“黄金窗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全年新签约、开工产业项目总投资100亿元4个、50亿-100亿元5-8个、10亿-50亿元30个。在突出开放方面,今年南沙的重点在放在推动制度型开放,发挥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等创新机制作用,率先推动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作者:梁施婷,柳宁馨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