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刘黎霞 广州报道
再造一个新广东,广东正力图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一多年难题首先破题。继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2月13日,广东省举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在大会上表示,广东聚焦县域振兴,将坚持分类施策,引导县域差异化发展,打造争创全国经济强县的“先遣队”;广东将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产业转移承接载体,支持各县做大做强1-2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广东将支持更多县域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计划,支持各县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投资支持政策。
艾学峰说,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动员令,发展改革部门作为县域经济工作专班的牵头单位,将全力落实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的各项工作部署,扎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分类施策,引导县域差异化发展。立足各县域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引导其各展所长,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对全省122个县(市、区)进行科学分类,制定差异化发展目标、支持政策和工作任务。实施创先、进位、消薄行动,支持若干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市)创先争优,打造争创全国经济强县的“先遣队”,扶持基础薄弱县(市)加快发展。
二是推动县域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增强县域造血功能。强化统筹协调,确保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1+14+15”政策体系落实到位,强化考核,以奖促优,激发各地拿出奋勇争先、赛龙夺锦的劲头,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产业转移承接载体,支持各县做大做强1-2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三是构建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凝聚各方工作力量。横向帮扶方面,我们将推动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全面建立县级结对帮扶关系,同时也对惠州、江门、肇庆的12个县(市)参照开展产业协作。强化省对县(市)的纵向帮扶,结合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重点老区苏区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推动省直机关事业单位、省属国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组团式帮扶。建立营商环境对口帮扶机制,对标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县域营商环境。
四是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强化县域资源要素配置。把县域作为“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重要战场,在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统筹谋划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项目,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先导作用,积极推动更多重大项目新增纳入国家“盘子”,支持更多县域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计划。推动实施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行动,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支持各县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投资支持政策。
五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推动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县域发展。聚焦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和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并加强宣传推广。
目前,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共同组成了广东版图。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29118.58亿元。这其中,珠三角9市占比超过八成;而粤东粤西粤北12市加起来占比不到两成。
另外一组数据也值得关注:2021年,广东有70%的县(市、区)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人均GDP最高的深圳市南山区与最低的县(市、区)差距在20倍以上。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刘黎霞 编辑:李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