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2-14 05:00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各地区各部门密切合作,发挥各自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继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2月13日,广东省举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新动能。

广东经济规模34年来持续居于全国第一的位置,但同时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也较为突出。广东县域面积占全省71.7%,县域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但县域GDP仅占全省的12.5%,远低于浙江福建江苏的40%以上水平。从区域看,珠三角城市群创造了80%的GDP,粤东、西、北等地区仅占两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广东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就需要在通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珠三角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创新能力与国际化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好,挖掘发展新潜力,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通过区域协调发展、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持续落实和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在引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实现三农现代化等方面责任重大。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经济长期积累的矛盾不断加重,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因此,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尽快建立完整内需体系。我国县乡村人口众多,发展落后也意味着需求潜力巨大。广东提出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将村、镇和县连成一体,结成生产要素内外循环的网络,有利于提升发展效率与质量,畅通国内大循环。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建立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必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因此,广东重点是提高粤东西北城市化水平,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长期以来,因为这些地区发展受到各种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等限制,人口大量流向珠三角地区。

因此,必须增强县域造血功能,推动县域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并且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与珠三角形成产业链的合作,从而融入到双循环之中,才能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吸收更多人口就业。从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看,部分企业迁往了海外或者其他省份,表明省内县域承接产业转移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找准问题,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产业转移承接载体,增强投资吸引力,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再造一个新广东,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广东面临诸多挑战,最紧要最迫切的任务就是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最重要最关键的抓手就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通过一两个政策就能解决,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密切合作,发挥各自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