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破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黎霞,喻淑琴 广州报道
2023-02-14 05:00

会议明确,要在新起点上推动广东“三农”工作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塑造新优势,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不断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广东正力图通过振兴县域,破解多年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月13日,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明确,要在新起点上推动广东“三农”工作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塑造新优势,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不断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出席会议。

从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到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不断强调突出县域振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并于2023年年初安排预算1100亿元全力保障这项工程的实施。

这场会议不仅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程,还明确了“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三大问题,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逐渐清晰。

此次大会还对体制改革进行重点部署,明确提出“推动扩权赋能强县”。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还罕有地提出“组建省市县三级指挥机构和工作专班,由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抓”,“县”的角色被提到前台——推动各县(市、区)担起主责、唱好主角。

目前,广东有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在122个县(市、区)中,有57个县或县级市,县域面积占广东的71.7%,县域常住人口占广东的28%,但县域GDP仅占广东的12.5%。

如何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这块巨大潜力板?如何让县域经济这一地方民生所依的“老树根”更深更强,助力广东经济参天大树稳健成长?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正在尝试给出新答案。

为何要“振兴县域”?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的基本省情。

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经济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如果作为一个单独经济体来计算,广东可以闯进“全球前十”,领先韩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富广东”实至名归。但如果把广东的经济总量分为10份,珠三角9个城市就要占去8份,而粤东粤西粤北12个城市仅仅占了2份。

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不健全,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流出的局面尚未扭转。

作为“短板”的县域,一直是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痛点: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12.5%;2021年广东70%的县(市、区)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人均GDP最高的深圳市南山区与最低的县(市、区)差距在20倍以上;赛迪公布的2022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榜单中,广东只有惠州博罗县入围,排名第82,也一度引发关注。

由于广东各地发展禀赋差别较大,发展基础不尽相同,不平衡不充分在县域之间也较为突出。以粤北山区为例,2020年粤北山区5市27个县(市),占全省县(市)总量的47%,县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6.1%,常住人口占全省的12.5%,但其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仅略高于3%。

在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罗明忠看来,县域是实现乡村要素整合的重要节点,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具有独特的增长和辐射带动作用,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伟大任务的主阵地。“县域既拥有‘三农’经济的基因,又处于城市经济的从属地位。广东以县域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有利于推进广东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在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中,除了整体实力,专家们还往往从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城乡融合、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农业产业效益等指标来进行。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大县广东揭阳普宁县,其市委书记黄锐亮就表示遇到人多地少、产业不优、承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目前,广东县域城镇化率仅约44.3%,低于全省水平30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质量不高、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等问题亟待解决。“期待‘百千万工程’可以助力普宁做好产城人融合的文章,以新型城镇化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受访专家看来,广东此番提出“振兴县域”背后,蕴含有更多新的涵义。

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认为,“广东百千万工程推出非常及时,对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对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面统筹,推动共同富裕意义凸显。”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也用“纲举目张”来形象解释百千万工程。他认为,不管从纵向还是横向看,百千万工程都把村、镇、县连为一体,结成生产要素内外循环网络。“这找准了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总引擎,可进一步激活县域经济活力。”

全面推动“县域”唱主角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东怎么干?

“分类施策,引导县域差异化发展。”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在动员大会上发言表示,广东对全省122个县(市、区)进行科学分类,打造争创全国经济强县的“先遣队”。

广东将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产业转移承接载体,支持各县做大做强1-2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广东还将支持更多县域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计划,支持各县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投资支持政策。

县域振兴,资金配套、用地保障早已在筹谋之列。此前,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已表示,“广东2023年省级年初预算安排1100亿元,全力保障‘百千万工程’的实施。省财政试行省财政资金全面直达县(市)基层,还将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每年统筹各类资金超300亿元,八成以上由市县统筹使用。”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胡建斌表示,专项预留部分省级用地指标用于保障乡村重点产业用地,涉农市县各级安排不少于10%的计划指标用于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此次动员大会上,对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三大问题首次做了详细部署。

“抓什么”方面,振兴县域经济、县域城镇化、城乡融合将是三大重点。

在“怎么抓”方面,动员大会在改革创新方面给予了较大篇幅的论述,例如推动扩权赋能强县,深化镇街体制改革,抓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

此前,广东省政府原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曾直言:“县域这个‘后腰’始终硬不起来。究其原因,与县域发展中未能把握好县级与省市间、县级与镇村间、县级与县域各横向和垂直各部门间的资源配置的统分关系有关。”

陈鸿宇建议广东“大胆赋权强县”,建立省、市、县三级下沉支持镇村资源主要由县一级统筹、使用、考核的体制,明确县一级统筹全县镇、村协同发展的主体责任和相应的资源保障。

郑永年则提出,“要从体制改革上理顺,广东原来有省管县的很好做法,事实上可以对一些发展有活力的县赋予更多的权限。”

在“谁来抓”方面,动员大会上还提出“要组建省市县三级指挥机构和工作专班,由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抓”,这种部署其实较为罕见。大会提出,坚持“主抓到县”与“由县主抓”相统一,全面实行省领导同志定点挂钩市、联系县,推动各县(市、区)担起主责、唱好主角。

(作者:刘黎霞,喻淑琴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