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疫苗接种与药物保供仍有必要

关注疫情防控尤方明 2023-02-17 14:20

在受访专家看来,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的防护依然不可松懈;在“阳康”6个月后、尤其是冬季来临前应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且以序贯接种方式推进加强免疫;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治疗药物的储备值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

冬去春来,本轮新冠疫情的浪潮已渐渐过去。

从2023年1月19日的“各省已经度过发热门诊、急诊、重症三个高峰”,到1月30日的“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再到2月9日的“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三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连续透露出积极信号。

2023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指出,2022年11月以来,我们围绕“保健康、防重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会议强调,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总结3年多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经验做法,完善相关机制和举措,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那么,如何做好进一步做好新冠常态化防控阶段的工作呢?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未出现显著增强,那么对大部分健康人群而言,自然感染所带来的免疫保护力将维持3至6个月以上。到2023年年末,即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人群的免疫水平将有所下降,届时可能会出现人们明显感知到的疫情。不过对于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而言,在本轮疫情发生后的3至6个月期间内,出现再感染的风险不可轻视。

“与我们刚刚经历的疫情相比,接下来的几轮疫情或将只是‘涟漪’。从临床观察来看,二次感染的症状较初次感染更轻而非更重。我们既要常备不懈,也不需要过分紧张。”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说。

在受访专家看来,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的防护依然不可松懈;在“阳康”6个月后,尤其是冬季来临前,应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且以序贯接种方式推进加强免疫;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治疗药物的储备值得重视;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公共卫生习惯还要保持。

前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准确作出预警并采取必要的紧急防控措施。要根据病毒变异和疫苗保护情况,科学谋划下一阶段疫苗接种工作,促进老年人接种率持续提升。要抓好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继续优化资源布局,建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要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完善储备制度和目录,巩固完善人员、物资统筹调配机制,切实解决好基层一线能力、药品、设备等方面的短板弱项。要统筹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攻关,积聚各方力量提升生命健康科技水平。

“近几个月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2022年12月8日以后,我国31个省区市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同时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

在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紧急建立多个专项监测系统,一是以监测人群感染情况为目的,由各省份报告社区人群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哨点社区人群感染情况;二是以医疗机构诊疗情况为目的,包括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在院新冠感染者、在院阳性重症和在院死亡情况、哨点医院门(急)诊诊疗情况;三是以监测病毒变异情况为目的,主要通过哨点医疗机构样本检测等。另外还持续开展疫苗接种的监测统计工作。

2023年1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表示,综合各类监测数据,我国本轮疫情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到高峰,其后不断下降,各省走势基本相近,城乡也基本同步,门(急)诊人数、在院重症人数、在院死亡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至2023年1月下旬全国整体疫情已降低至较低水平,医疗救治压力进一步缓解,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在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先前,社会普遍担忧,春节期间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会带来下一轮疫情的流行。金冬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我国诸多城市经历了一波感染高峰,包括农村地区的感染潮也在春节前到来,大部分人群的免疫保护力处于较高水准。因此尽管春运加速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疫情并未出现显著抬头趋势。

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奥密克戎毒株确有造成多轮疫情反复的可能。关于此种高水准的免疫屏障,受访专家均认为将至少维持3至6个月的时间。李侗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这段期间医疗机构可能会接诊一些散发病例,包括先前从未感染的人群,或是二次感染的免疫力低下人群,但大部分健康成人出现再感染的概率较低。

从香港的经验来看,2022年4月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第五波疫情逐步受控,直至2022年10月安老院(即养老院)内再度报告数起聚集性疫情,期间也间隔了约6个月时间。

 “近几个月再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性比较小。随着我国优化防控策略措施,新冠疫情在未来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内发生,出现全国范围内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2023年2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

尚未发现致病性显著增强的变异株

在李侗曾看来,除却个体免疫水平,影响疫情流行情况的因素还包括病毒变异。

据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2月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3日,全国共报送16583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33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60.5%)和BF.7.14(28.9%)。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其中XBB系列分支备受关注。2023年1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提问时表示,XBB变异株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在美国现有新冠感染者中,感染XBB毒株及其亚分支的占比非常高。但从美国疾控中心近期的数据来看,XBB毒株流行期间,美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重症人数以及死亡病例数都没有呈现明显增加的情况。因此XBB包括XBB.1.5再感染的比率还需要进一步的动态观察。

2023年1月31日深夜,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介绍新变异株CH.1.1的有关情况。截至2023年1月30日,CH.1.1及其亚分支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我国共监测发现24例该变异株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未监测到其引发的本土感染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通报称,目前,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

吴尊友表示,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显示,2020年为2.33%,2021年为1.72%,2022年为0.28%,尤其在2022年12月份,只有0.08%。从数据看出,新冠病毒变异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在减弱。在未来,病毒传染性与致病性同时增强的可能性非常小。

那么,XBB、CH.1.1等毒株是否如传言一般将攻击肠胃系统?二次感染后症状是否会更加严重?李侗曾表示,前述毒株已在部分欧美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从患者症状来看,与感染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未有明显分别,仍然是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

截至目前,李侗曾接诊的二次感染患者均为感染原始毒株后再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症状较初次感染要轻。他尚未接诊过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同分支的患者,但国际经验显示,先前通过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产生的中和抗体仍能发挥一定保护作用,二次感染并不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保护老年人:加强疫苗接种

从受访专家的观点来看,大多数健康人群在本轮疫情平稳后3至6个月时间内相对安全。但金冬雁提示,先前感染率较低的地区,免疫力低下的脆弱人群与未感染人群等可能先于这一时间段迎来感染。

其中老年人将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养老机构亦将成为防控的重点场所。某省民政系统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2023年2月份,该省养老机构中约有4成老年人尚未感染。目前全省养老机构正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要求,每日做好健康监测,定期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尚未有全面开放管理的部署安排。

金冬雁说,疫苗接种是保护老年人的关键举措。按照香港经验,疫情平稳3个月后就可以开展针对老年群体的加强免疫接种。

在李侗曾看来,站在社会面维度,2023年冬季可能会出现公众明显感知到的疫情,但即使出现,其强度也无法与本轮疫情相比拟。他表示,为保证体内中和抗体水平,2023年10月份至11月份是大多数健康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的最佳时机,并推荐以序贯方式进行加强免疫;若自身出现呼吸道症状,应避免探视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另外,戴口罩、勤洗手、规律作息等良好公共卫生习惯对于抵御呼吸道系统疾病大有裨益;值得一提的是,除新冠病毒疫苗外,也应提倡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流感疫苗等。

李侗曾同时认为,解热镇痛药、口服抗病毒药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治疗药物的储备至关重要。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分级诊疗的必要性也在本轮疫情防控工作中得以体现,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物配备与供给,这能有效避免医疗挤兑,使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作者:尤方明 编辑:陈洁)

尤方明

政经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政经版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