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积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银行又有新动态。
2月15日,中国银行发布2022年四季度跨境人民币指数(CRI)。结果显示,2022年四季度CRI指数为344,较上季度上升5点,超出预测值2点。
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是中国银行独立研发编制的、反映人民币在跨境及境外交易使用的活跃程度、从侧面体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状况的指示性指数。该指数由"出、转、回"三个部分组成,分别跟踪人民币在跨境流出、境外流转及跨境回流三个关键环节的使用活跃程度。
人民币跨境使用呈现四大特点
记者从中国银行获悉,四季度跨境人民币指数继续保持上升势头,2022年全年人民币跨境使用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中国跨境经贸与人民币跨境使用相互促进。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历史首次突破40万亿元,同比增长7.7%,中国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跨境经贸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扩大,全年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规模接近8万亿元,同比增长37%,显著高于同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整体增速,货物贸易成为拉动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增长最突出的贡献因素。
2022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加,中国货物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逐季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在规避汇率风险、节省汇兑成本方面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体现,有力促进了跨境经贸投资便利化。
二是双向直接投资中的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稳步扩大。2022年中国双向直接投资保持活跃,实际利用外资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3%;对外直接投资9854亿元,增长5.2%,同期双向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同比增长11%,高于中国双向直接投资整体增速,人民币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双向直接投资载体货币。
三是跨境证券投资人民币结算保持增长。2022年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对境外投资者开放的商品及金融期货期权品种进一步增加,“互换通”将择机推向市场,这些举措对证券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带来长期利好,全年证券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量超过2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1%。
四是人民币在境外的流转使用更加活跃。2022年全年,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发生的人民币客户汇款规模增长5.4%,高于全球人民币汇款整体增速。不少热点地区人民币跨境汇款总量增长较快,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跨境汇款量增长39.8%,RCEP域内国家人民币跨境汇款量增长9.9%。中国与这些地区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带动上述地区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快速上升。
成功投产CIPS支付透镜服务功能
另一个新动态是,近日,在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跨境清算公司)的支持与指导下,中国银行作为首批试点银行成功投产CIPS支付透镜服务功能。
而就在不久前的1月,兴业银行亦宣布,在跨境清算公司支持下,首批上线CIPS支付透镜服务功能,并为中兴通讯、象屿集团、天合光能、中林实业等多家知名企业上线支付透镜服务,助力企业跨境支付更加高效、透明。
据悉,支付透镜是跨境清算公司在跨境创新服务终端机(CISD)基础上新增的服务功能,可为金融机构、跨境业务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增值服务。支付透镜服务通过业务发起、状态反馈、状态查询等功能,帮助市场主体实时掌握汇款最新处理情况,提高跨境支付透明度。
记者了解到,该服务的一大亮点就是“让企业、银行等跨境支付主体及时跟踪支付状态变化,使每一笔跨境人民币支付过程像使用透视镜一样可以清晰看见。”
中国银行还表示,其分支机构覆盖境外62个国家和地区,在人民币国际化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将积极推进跨境创新服务终端机(CISD)在跨境领域运用,推动更多市场主体参与部署和使用跨境创新服务终端机(CISD)。
(作者:唐婧 编辑:曾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