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侨商大会投资贸易额超万亿释放强信号:再造一个新广东

南方财经全媒体 梁施婷,黄浩博 广州报道
2023-02-25 20:55
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施乾平:来广东,是侨商分享红利、发展事业的绝好机会 广东@侨商:希望影响和带动更多侨商和外国友人到中国投资兴业、观光考察 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召开 黄坤明万立骏王伟中黄楚平林克庆出席开幕式 展开更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黄浩博  广州报道

1979年底,谢国民从泰国取道香港来到深圳。彼时的中国,刚刚对外开启开放的大门,一番考察后,谢国民预见“中国的改革一定会成功”。

一年多后,投资3000万美元正大康地深圳有限公司领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外经贸深外资证字“0001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

历经40余年,已经是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的谢国民仍然坚信,“中国是一个很大的舞台,充满了机会,侨商在中国投资发展大有可为。”

2月25日,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来自五大洲约450位侨商齐聚广东,856个投资贸易项目达成,项目总金额合计1.63万亿元。其中,侨商在粤投资项目616个,投资总额6582亿元,涉及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涵盖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

海外侨胞为广东带来经济的“第一桶金”,如今随着“广东制造”加速向“广东智造”跃升,搏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新一代的侨商也不断为广东贡献侨资、侨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会上观察到,年轻一代的海外华侨正接棒成为参与投资建设的主力,大量从事新兴产业的高精专人才,在接续祖辈、父辈创业的路上走出了一条新路。

广大侨资企业怎样参与到广东的高质量发展中?行动是最好的作答。当日,会上也发表了《侨界参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号召广大侨商侨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中外友好交往以及推动湾区融合发展四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投资中国并分享新一轮的发展红利。

“既谈感情,也谈发展”

广东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是全国著名侨乡,广东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海外侨胞人数一半以上。可以说,广东一直是华侨投资的热土,广大华侨也见证着广东的发展变化。

“40多年来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伟大成就,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人才优势,实力超强,市场潜力巨大。”谢国民在致辞中表示。

改革开放是广东最鲜明的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广东最光明的前途,这其中侨商始终扮演重要角色。

广东省侨商会会长、完美(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古润金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大湾区一系列政策办法的密集出台,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人才队伍的汇聚和提升,都推动大湾区焕发勃勃生机。

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山东德迈国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施乾平直言,广东当前正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这些精准的发展定位给侨商指明了合作愿景与方向,正是海内外侨商分享新一轮发展红利、发展自身事业的绝好机会。

“在感情上面,广东是中国的第一大侨乡,亲情上有天然的优势希望在广东生根落叶;另外一方面广东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十分好,也为我们带来非常好的营商环境。”广州勍耀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广东东湖棋院董事长容一思2010年从海外回到国内发展,这几年公司一直加大对广东的投资布局。

在这次侨商投资大会上,容一思的海外集团与广州市政府签署千亿级的能源和有色金属的大宗贸易协议,其中一部分投资会落户在南沙。容一思谈到公司在南沙的项目时表示,从前期筹备公司开始,区政府就根据惠侨政策,提供了租金和相关费用的优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优质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也为公司的业务开展,带来了极大便利。”

随着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落户南沙,容一思认为这将为有色金属金融化以及大宗贸易业务的开展带来很大便利,相信未来大湾区将成为国内跟海外的良好衔接,优势明显。

一直以来,广东一直是正大集团重点投资区域,目前在广东15个城市有投资,投资额超过350亿元人民币,业务涵盖农牧食品、商业零售、金融等10多个行业领域。

“正大集团利用完整的全产业链优势,从农场到餐桌,采用高科技手段,推进农业工业化、现代化,为中国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美味的食品。”谢国民说。

当前,广东正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这也为广大侨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广大侨商也在用实际行动看好广东的发展潜力。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目前,大会收集汇总的侨商投资和贸易项目856个,项目总金额合计1.63万亿,覆盖广东21个地级市,投资方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RCEP主要成员国,充分展现了侨资侨力助力广东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强劲动能。

据统计资料显示,近40年来,海外侨胞捐助广东教育、卫生、体育、工业、农业、交通等方面社会公益项目超过5万多宗,折合人民币约600亿元,侨捐项目遍布全省城乡。

“新侨”与“旧侨”接棒

广东过去四十多年辉煌的产业成就得益于全球制造迁移的业红利,如今正面临重新“立柱架梁”最重要转型关口。广东提出,要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发力,推动广东科技创新优势在新的高度立起来、强起来。

中国侨联委员、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主席庄守堃是位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父辈最早进入内地投资,发展的是传统加工制造。而到了这一代,庄守堃所关注的投资领域,已有所不同。

2010年前后,庄守堃在香港创业,并在2018年在深圳成立公司,立足科技创新领域,面向港澳台侨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投资孵化有潜力的项目。他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为港澳台侨科创项目“引进来走出去”搭建平台,提供渠道资源。

在过去三年,庄守堃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放在广东,智库除了在前海、南沙落地之外,今年还计划将在肇庆增设新中心。未来,庄守堃还计划带领其中一些项目进入香港资本市场,在加上已经引进的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团队,将进一步推动项目未来的成功转化。

“今年我们可能会发起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节,计划是在香港开幕,在大湾区的城市中做闭幕,我们正筹备推动港澳、海外企业来到大湾区去做不同的活动,凝聚更多的海外项目,海外专家到大湾区发展,同时我们也透过这个机会搭建平台让我们内地的科研团队先通过香港走向世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选择回到国内,这也对国内日新月异的的充满信心。

1998年,容一思出国留学,见证着过去20多年来大量的新一代留学生出国。“当中有大量优质的人才,他们除了在学术、技术方面的优势外,和当地人文的融合度也是相当高。这次大会,我们看到很多新一代侨商回国参与投资建设,大力发挥‘桥’的作用,整合海外的资源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容一思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容一思认为,“再造一个新广东”不只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出路和动力引擎。“两眼可以做活,弃子可以争先。”容一思拿下围棋比喻,“广东的经济发展也应如此,行行业业都有再造重生的巨大发展空间。”

他认为,海外有大量从事新能源、新科技的高精专人才,一方面可以通过侨商大会的连接,把大量需要发展的技术、人才引进回来;另一方面也要协助国家发展战略,把国内优质企业带出去,承接更多在海外的优质项目。

比如,大湾区的基建项目当中涉及大量的材料、基建设备的需求。容一思认为,可以发挥侨商在海外的关系网络,把大量优质的能源、材料带回来,助力高质量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通过货品的金融化,利用期货市场、类金融产品协助搭建金融平台,帮助下游产业的发展。

在侨商群体之外,一些本地的企业也参加了大会。尽管不是侨商,也没有亲戚在海外,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积回从阳江风尘仆仆赶来广州,为的是在会上寻求深度合作的机遇,扩大企业在海外的影响力。

“我们很多企业希望通过侨商出去,也通过侨商的渠道在外面发展。”海外市场一直是李积回希望开拓的,但是海外市场分布太零散缺少抓手。

“一是在美国,刚开始的业务量不可能很大,要在海外市场先设立代理商的模式,迈出一步。二是不仅在唐人街,我们还必须要进入华人的商场、华人的餐馆,通过这些途径做品牌的推广。”李积回认为,侨商大会是一个对接,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让侨商、华侨与我们内地企业能更加融合在一起,平台当中就蕴含着机遇。

李积回对何谓“侨商”有更广阔的定义。“我是这样理解,侨商这个定义跟这个概念不能太狭隘,我们主动走出去,扩大我们的改革开放,与海外合作的,也算是侨商的一部分内涵。”

(作者:梁施婷,黄浩博 编辑:李振)

黄浩博

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关注文旅、交通、科技、新零售、海洋经济等领域,紧盯大湾区产业转型及城市发展。欢迎交流!邮箱:huanghb@sfccn.com;微信:1581885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