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珠海报道
根据2023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2022年,珠海市地区生产总值4045.5亿元、增长2.3%。多个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0.8亿元,增长6.9%;工业投资593.8亿元,增长56.4%;制造业投资522亿元,增长81.6%。
此外,珠海还明确了多个2023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工业投资大幅增长。
当前,全国都在拼经济,珠海应该如何突围?横琴如何在广珠澳科创走廊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更好地辐射带动珠海的发展?
近日,珠海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梅耀敏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专访时表示,2022年珠海市在产业规模和5.0产业新空间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今年将加大产业发展质量方面的建设力度,打造“制造业当家”创新品牌,以创新驱动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珠海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梅耀敏,受访者供图)
“亩均论英雄”强化正向激励
南方财经:珠海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力“制造业当家”,可从哪些方面着手?
梅耀敏:珠海市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变作风、提升效率,探索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推动珠港、珠澳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加强产业发展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园区配套设施服务效能,持续增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
一是抢抓产业风口机遇,紧盯行业技术前沿,布局产业发展新赛道,聚焦“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重点招引“4+3”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二是加快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和工业APP的普及应用。
三是建立产业发展财政金融保障机制,引导国企牵头、鼓励和支持民企参与,多渠道统筹产业发展资金,打造涵盖天使孵化、创业投资、融资担保、上市培育、并购重组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四是探索产业人才培育的“珠海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共建珠海市产业工程师培育基地,实现市场化培养输出产业工程师,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五是持续完善产业工人安居等服务保障体系。加快配齐生活配套设施并组建国企运营团队,配齐离厂区3公里内的蓝领宿舍、建设离厂区8公里内高性价的白领公寓、打造离厂区周边15公里内的金领国际社区,打造超五星级、全方位的产业工人安居房。
南方财经:珠三角9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少城市强调“亩均论英雄”,明确算好投入产出账。背后反映了什么趋势?
梅耀敏:“亩均论英雄”,是以“亩产效益”为核心,围绕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为重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作为检验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标。
珠三角各城市政府报告中,不少城市强调“亩均论英雄”,我个人认为,这是各城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任务和资源利用率,推动工业用地“腾笼换鸟”,加快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强化正向激励,运用企业绩效评价结果引导资源要素向优质领域、优质企业集中,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南方财经:保障“亩均论英雄”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梅耀敏:保障“亩均论英雄”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推行“标准地”改革与亩均效益评价联动制度建设,科学制定“标准地”控制性指标和控制性指标奖惩制度,运用差别化财政专项资金资助政策,推动科技、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向制造业集中配置。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地”出让与“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管理衔接,实施“承诺制”“容缺受理”等新型监管方式,在新增工业用地出让前,将投资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亩均税收、研发经费占比、能耗等标准纳入招拍挂出让条件,明确企业承诺履约要求,健全闭环监管机制,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链条的服务体系。
产业立柱项目要“抓准、快抢”
南方财经:2022年珠海着力引项目、促投资,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17.6%提升至30.1%,珠海工业投资的增幅显著背后有哪些驱动因素?
梅耀敏:这些成绩要得益于珠海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举全市之力落实“产业第一”决策部署,市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市四套领导班子下沉一线,实行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挂点联系、督导的专班工作机制,推动全市资源、力量、服务向产业倾斜,全面打响产业发展攻坚战。全市上下全面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紧盯产业链上下游按图索骥、精准招商,大力引进了高景、爱旭等一批重大项目。同时,通过组建土地整备、财政金融、项目招引、企业服务等8个专班,将已签约促落地、已动工促投产、已投产促达产的上规项目纳统入库,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测、动态管理、全程督办,推动快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和现实生产力。
南方财经:珠海提出,全面建设好5.0产业新空间,让5.0产业新空间成为珠海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最大增长点。珠海市各区都在建设5.0产业新空间,应该如何在建设、招商等层面做出特色化、差异化?
梅耀敏:2023年,珠海市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应优先安排、优先保障5.0产业新空间建设,确保5.0产业新空间能够顺利建设与运行,让5.0产业新空间成为珠海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最大增长点。
一方面是完善5.0产业新空间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5.0产业新空间。探索5.0产业新空间招商项目税收收益分成机制,对于国企或者社会资本建设5.0产业新空间,招引的项目给予一定的税收收益分享,或采取社会资本以土地或厂房作价入股,国企改造或扩建,入驻项目收益分成等模式实现。
另一方面是分层级分区域出台5.0产业新空间准入管理细则。由市级层面制定指引,规范市内企业入驻和跨区迁移行为,根据各区重点产业发展领域的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由各区与运营主体共同商议建设,推动各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由区级层面指导细则,各区结合自身招商和运营实际,制定差异化的5.0产业新空间准入门槛和管理运营细则。在招商方面,东区利用配套比较完善、居住环境好的优势,着力引进或培育一批成长性高、创新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和企业;西区利用连片产业用地、厂房规模较大的优势,以大空间、大载体换取大项目、大产业,推动用地高效集约、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聚集。
南方财经:当前全国都在拼经济,珠海应该如何突围?
梅耀敏:当前,各地都在“拼经济”,招商引资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珠海不仅要狠抓快抓增量招大引强,还要同时抓存量提质增效。
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招商引资策略、方式手段,抢抓产业风口机遇,紧盯行业技术前沿,瞄准硅能、薄膜、钙钛矿、新型动力电池、电解水制氢、控制芯片、功率半导体等核心技术,强力推进新型储能、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纳锂电池、氢燃料电池、车载储氢系统、加氢站核心设备压缩机等领域产业立柱项目。对于新项目不仅要抓准,更要以最快速度、最快节奏、最快频率、最快步伐狠抓大项目,不断提升项目跟踪服务能力,加快项目洽谈落地投产速度。
另一方面还要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和氛围。同时,发挥国企优势,在投融资、供应链、财务法律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推动制造业快速提质增效。另外,必须坚持探索建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使珠海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澳珠琴协同打造“创新生态”体系
南方财经:对于横琴来说,“四新产业”的发展既是重点也是发力点。横琴如何在广珠澳科创走廊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梅耀敏: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魅力所在,也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内生动力。横琴作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要创新极点,要围绕“四新”产业定位,强化与澳门、珠海联动,加快推动各领域规则制度衔接,全力打造“创新生态”体系。
一方面要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充分利用澳门、合作区税收和自由贸易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高精尖技术、资本、信息等资源集聚横琴,做好规划和资源整合,推动生产要素在三地之间快速流动,实现资源联动、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如澳珠琴三地协同围绕航空航天、卫星应用等新兴领域进行探索,开展“建链”工作,着力构建“关键基础零部件—整机及成套装备—系统集成应用—公共支撑服务”产业链。开展高端经济论坛、高端科技论坛,营造创新氛围,吸引全球资本、科技、人才等优势资源汇聚横琴。
另一方面是通过政策的开放创新,支持“跨境办公”,吸引澳门企业到横琴办公,探索实施“澳门资源+全球先进技术+国际化人才+横琴载体”模式。如依托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促进集成电路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与合作,瞄准半导体关键材料、高端通用芯片设计,搭建澳珠琴高端芯片研发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建设。在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等方面,探索建设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推行互联网开放试点,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融合,加强与境内外电商战略合作,建设一体化跨境电商大数据信息平台。
南方财经:横琴应该如何更好地辐射带动珠海的发展?当前还有哪些痛点和短板?应该如何解决?
梅耀敏:目前,澳珠琴在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医疗健康、跨境商贸、文旅会展等领域已开展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三方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仍有待加强,如存在澳珠琴高端制造业契合度较低、集成电路产业校企合作不深、中医药合作产业规模偏小、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等方面短板。
面对这些问题,横琴应用好用足中央和省里的政策支持,积极推动构建澳珠琴创新链与产业链高效融合机制,加快构建利益共享的联合招商机制。用好澳门资源、横琴政策,依托珠海制造业基础和产业园区载体,开展三地协同招商引资,抢抓现代化产业发展机遇,实现优势互补,积极组团出击,吸引好项目、大项目落地,打造“澳门资源+横琴研发+珠海智造”新合作模式。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彭敏静 编辑:李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