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2月以来,随着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推出,个人养老金四类产品的竞争愈发激烈。面对个人养老金四类产品,投资者更偏爱谁,银行机构应该将营销重点放在何处?
2月2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秘书长陈春艳在首届中国社保金融发展论坛上披露,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月余,全市场共有41家基金管理人的133只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规模合计达20亿元。
个人养老金基金是个人养老金四类产品中推出最早的产品,也是风险最高的产品,与个人养老金业务同步于2022年11月落地。但目前看来,其并非投资者最受欢迎的产品。
1月18日,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在人社部2022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各部门、各先行地区、各参与金融机构的大力宣传和共同推动下,总体运行平稳有序。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目前已超2400万),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可以计算,个人养老金基金募集金额仅占个人养老金产品募集总额的约1/7(14%左右)。
投资者对稳健产品的偏好在北京地区也有体现。2月23日,北京银保监局人身险处副处长芮楠披露,目前辖内机构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约190万户,缴存资金超过38亿元,以储蓄存款为主。
一份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也显示,投资者更偏好理财和保险产品:在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后,绝大多数居民打算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和理财产品等中低风险养老产品。其中,95.3%的居民打算购买商业养老保险,93.3%的居民打算购买理财产品。
同时,投资者风险偏好还与收入相关,上述调研结果显示:从收入分组来看,以存款和公募基金为例,中低收入群体更愿意购买低风险养老产品,高收入群体更愿意购买中高风险养老产品。
“养老目标基金是具备鲜明养老属性的产品,十分契合个人养老投资。”陈春艳表示,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仍处于发展初期,民众对于养老目标基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有待提升,我们不仅要注重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收入水平的养老投资群体需求,积极开发各类风格稳定、策略清晰、具有锁定期、合理让利于投资者的基金产品,打造让老百姓看得透、搞得懂、易操作的基金产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品设立的初衷。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11月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推出以来,目前绝大部分取得正收益。据Wind显示,截至2月9日,市场上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共133只,其中有131只取得正收益,占比98%,仅有2只个人养老金基金Y类份额成立以来负收益。
陈春艳认为,公募基金可以发挥养老金的长期资金属性和权益投资的显著优势,是最契合养老金运营要求的财富管理机构。公募基金要结合个人养老金的投资需求与特点,通过加强多资产配置和投研能力建设,完善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等机制,提高权益资产配置能力和中长期资金服务水平,为持有人带来切实可见的投资回报。
“养老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公募基金要与其他行业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建立健全个人养老的全面综合服务体系。”陈春艳还提出。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截至2月27日,个人养老金四类产品情况分别为:基金产品133只、保险产品13只、理财产品18只、存款产品455只。同时,从销售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银行分布来看,销售存款产品的银行有22家,销售基金产品的银行有19家,销售基金产品的银行有14家,销售理财产品的银行有3家。
(作者:李愿 )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