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陈百里:“前海金融30条”推动深港合作纵深发展
香港的定位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我们希望未来可以用好这方面的独特优势,帮助国家,帮助内地企业在金融、融资等方面,做好互联互通,共同发展。
随着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深圳与香港近期联系密切。
政策方面。2月23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下简称“横琴金融30条”)。“横琴金融30条”提出三十条金融改革创新举措,涵盖民生金融、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现代金融产业发展、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
“前海金融30条”等政策的出台对深港合作有哪些推动作用?随着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深港在商贸和经济合作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划?香港经济正值复苏初段,政府如何扶持企业发展?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对话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
陈百里。资料图
“前海金融30条”提升深港合作水平
南方财经:2月23日,“前海金融30条”“横琴金融30条”及深港联合发布知识产权十六条措施,最新出台的政策文件对深港进一步合作有什么推动作用?香港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陈百里:这些政策对香港与深圳的共同发展,对金融、知识产权方面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十四五”规划里强调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也非常重视国家发展的方向。专业服务,如知识产权的发展能够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香港的定位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我们希望未来可以用好这方面的独特优势,帮助国家,帮助内地企业在金融方面、融资方面、专业服务方面、科技方面,还有知识产权方面,做好互联互通,共同发展。
希望带动内地企业走出去寻找商机
南方财经:随着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深圳与香港近期频繁活动,你对深港两地密切联系的感想如何?如何进一步推动深港未来的合作发展?
陈百里:过去几个礼拜,在香港跟内地通关以后,不同省份的朋友都纷纷来到香港,跟我们进行不同的交流会、洽谈会等,在自由贸易区和产业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我欣赏过去福田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做的很多工作,在不同产业领域,包括科技领域、金融领域、时尚领域消费品市场等。未来香港跟福田,可以在很多方面多交流、多合作,比如航空领域方面等。
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我们可以为来自内地的产业/企业,通过我们的专业服务,尤其是金融服务,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去拓展(海外市场)。在海外市场,香港也可以引进海外企业家、海外基金,通过香港这个平台进入内地市场,进入深圳的资源市场,未来我们会做好对接,做好双向平台。
内地不同省市,包括深圳都有不同的优势,如深圳是全球创新创意中心,它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如金融科技、高新科技产业等,过去几年都发展得非常迅速,香港跟深圳在很多产业方面都有很大合作空间。
南方财经:在商贸和经济合作方面,深港下一步有什么具体规划吗?
陈百里:主要在投资推广这方面。之前,香港投资推广署与深圳市商务局成立了一个专班,负责去海外不同地方去做投资推广。成立专班以来,我们也召开了很多不同会议,都是在商讨如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过去两年,纵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我们也举办了很多线上加线下的推介会,推介香港和深圳的各自优势,在大湾区里面推动两地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希望透过这个推介会去吸引更多海外企业落户香港,落户深圳。
一方面,香港有一个双向平台就是“引进来,走出去”,我们很希望带动外国企业、海外基金,如香港有很多外国商会,我们希望带动他们实地和不同企业对接。另一方面,透过专业金融的平台,帮助深圳企业、大湾区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基于这两方面,我们也会举办很多不同的海外访问活动,非常希望可以带动我们大湾区的朋友、一些国企央企,一同走出去寻找商机。
经济复苏阶段大力扶持企业发展
南方财经:2月22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2023/2024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文件中提到,“现时香港经济正值复苏初段,市民和不少企业仍然承受相当压力,需要支援。”香港如何扶持企业复苏发展?
陈百里:香港从去年9月份慢慢跟海外恢复联系了,已经有很多海外投资者、企业家来到香港。
香港不同行业的复苏速度不同,比如餐饮行业,过去几个星期的复苏是比较快的,已经大概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也就是跟201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是比较相近的。据我了解,他们每个月大概有80-90亿的盈利,2018年最高峰的时候大概超过100亿,目前这两个数字比较接近了。
但零售行业、旅游行业等复苏是比较慢的,所以在最新的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中,我们对不同产业也有不同支援,如旅游业,可以帮助其拿到100%的融资担保,然后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以申请8成、9成或100%的融资担保产品,延长申请期至2023年6月底。还有其他不同的支援计划的,如EMF中小企业推广计划(基金),我们还在加码不同的优化措施,希望帮助中小企业在疫情后拓展业务、拓展市场,帮助企业复苏。
(作者:曹媛 编辑:辛继召)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